不過朱標暫且沒有說話。
目前來說,現在還是胡惟庸的舞臺,等胡惟庸將所有方針策略說完,到時候再綜合判斷也不遲。
雖說目前朱標政治手段仍舊稚嫩,可是,這心態,已經練的極好。
處變不驚,遇事不慌,這是基本素養。
朱標也想的明白,現在就冒冒然提出自己的見解,就有可能打亂胡惟庸的部署和策略。
于結果,反倒是不美。
胡惟庸則是繼續道:“這第六策,便是興修水利。”
“耕種農田,除了農具和種子之外,最重要便是水源。若是只依靠天時,這是否能夠豐收,便全看老天爺的意思了。”
“水若是少了,則莊稼不生,水若多了,便為洪澇,又是不美。”
“倘若我們開鑿水渠,引水灌溉,同時在攔河筑壩,則不論雨水多少,皆可以調控,若是遇到旱季,則開閘放水,若是雨季,則囤積雨水于水庫之中……”
“妙。”老朱臉上滿懷笑意,對于農事,他最清楚不過,太知道水源的重要性了。
這以往他窮困之時,在民間可是沒少聽說,為了一點水源,兩村之間大打出手。
甚至為此激出人命,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那都是成武裝規模的械斗,有什么就用什么,絕不會留手的。
因此,這有些村子之間,就積累下了血海深仇,彼此互相報復,那都是格外常見。
這是對村子而言,就算是同一村子里面的,也會因此鬧出矛盾。
最后雙方老死不相往來。
這已經算是很好的情況了。
“中書省傳旨各地方,地方若是興修水利,無論大小,皆要報給咱知道,所用金銀,無有不準,地方若是留存不夠,可從國庫調撥。”
老朱在這方面,可是豪氣的很。
他知道,現在的大明水利狀況其實很糟糕,不下大力氣是解決不了的。
元朝的時候,就由于戰亂和元廷的治理問題,導致了地方上的水利年久失修。
地方水系的癱瘓,進而讓大河里面的水無處宣泄,黃河年年爆發,沖垮堤岸。
元廷當時又正好碰到了一位有為的丞相脫脫,力主修河,結果這一修,就把整個元廷給弄死了。
當然,最根本的原因并非天災,而是人禍。
若是沒有那些貪官污吏的橫行和逼迫,只怕最后也搞不出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由此天下烽煙四起,起義風起云涌,層出不窮。
而老朱在這樣的一個大亂之世,趁亂而起,最終奪得天下。
而朱標想了想,則是站了出來,拱手道:“父皇,兒臣對此策有幾句話想說一說。”
胡惟庸亦是有些驚異,他說了這么多條方針策略,這是朱標首次提出自己的意見。
老朱則是笑了笑,道:“朝堂議事,本就是群策群力,想說什么就說吧。”
朱標拱了拱手道:“丞相,興修水利,固美,只是其中還有一些地方,本宮覺得稍有瑕疵,還請丞相深思。”
“請殿下指教。”胡惟庸神情凜然,他知道朱標做事素來是有的放矢,絕不會做無準備之事,說無準備之語。
既然說有瑕疵,那多半就是有了。
朱標淡淡一笑道:“其實也不能說是瑕疵,丞相此策極好……”
一席話,給足了胡惟庸面子。
“只不過,本宮以為丞相此策少了兩個字:統籌。”朱標這驀然間話語一轉,一句話,便算是道出了關鍵所在。
簡單一句話,并不復雜,但卻值得人深思。
見眾人不說話,朱標此刻亦是展開細說,道;“如今天下初定,各地水利陳舊,河道淤塞,黃河水患頻發,京杭大運河淤堵,漕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