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一癥各表。表面看似乎是在結合著治療,其實是貌合神離,一副“井水不犯河水,”“雞犬相聞而老死不相往來”的情形,甚至恐怕還在腹誹輕薄對方都不一定呢!結合的過程,不過就是你用你的藥,我處我的方,是那種吞了西藥丸再喝中藥湯的結合。至于療效如何,誰都沒法下定論。報紙上常有一些提振人心的報道,說某地通過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成功治愈了哮喘,治愈了癌癥,治愈了…似乎很多疑難雜癥都可以治愈??墒侵斡?、存活時間、治愈機理,同樣的治療方法能不能在別的病人身上復制?這些重要的內容都沒有下文,就像一篇論文,內容雖很吸引人,但卻少有實驗數據的支持。弄到最后,又變成一樁確有其事,查無實據的無頭案。我想,如是走這條路子,那兩種不同的治療手段,應是一種融合和交叉的關系,彼中有此,此中有彼。它的階段性療效和最終療效,應該是可把握和可預期的。而且我還認為,走中西醫結合這條路,并不等于什么階段都要結合,該由中醫主導治療的時候,就應果斷的運用中醫的治療手段,不能被“結合”所束縛,更不能自矮他人,畏手畏腳,淪為配角。”倪瀟儒所說的這些想法,其實一直就在他的腦海里回蕩縈繞著,只是一直不得機會闡述,因而無需再作考慮就能脫口而出。
王大林有節奏的拍打著石桌,一個才剛要邁出校門的醫學生,能有這樣中肯的分析,難能可貴?。∫蚨睦镌谙耄f什么都要把他引進醫院來!他嘴里不由得贊同的說道“瀟儒,說得好,有見解,有內容。”說到這里,他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因而就說道“瀟儒,在我所接觸的人群里頭,很明顯的存在兩種傾向。一種是信服中醫藥的人,就說中醫藥很神奇,而貶抑中醫藥的人,則把中醫藥說得一無是處,甚至說“要是中醫能治病,西醫就不會滔滔而來。”嗯…你對中醫藥的效能是如何認為的?”
倪瀟儒只稍想了想便說道“嗯…我覺得這兩種傾向都不太客觀,偏頗一側。應客觀的去看中醫的功效,因噎廢食不妥,而盲目虛幻神化則更遺患,神化的后果,是讓那些有意無意的騙子有機可乘,加大了中醫藥的負面影響。我順便說一樁小事你聽。前些日子,我去看望一位忘年交,他退休前在圖書館工作,因為我常去借書,一來二去的便成了朋友。這次去正好在他家出來的小路口遇見,他說去旁邊小衛生院配點藥,于是我們就一邊聊天一邊往前走。不一會功夫就拐進了那家破舊的小衛生院里。坐診的是一位姓麻的郎中,據說已入行四十余年,此時他周圍已有一些人圍在那,自然都是有一把年紀的人,一口一個麻醫生的叫著。對那麻郎中,我碰巧也知道一些底細,極能攀談,特別是對那些老年病人,大伯大媽掛在嘴邊,以此套近乎博信任,任他賣膏方拿提成。一會兒傷寒、本草、湯頭…,一會兒養生、保健、膏方…,不用遲疑便能信口道來。聽得那些老年病人連連點頭,對他的話深信不疑,以為遇見了高明的郎中。都說服了他的膏方后,感覺好多了,至于怎么個好法,又都支吾不清。據那麻郎中自己說,他入行之初,主治的方向是高血壓,之后是脾胃和膽結石,再之后便是抑郁癥,嗯…再之后么是肝硬化和肝腹水,現在重點研究的課題是高血糖,已經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那就是化血糖為能量。
可是據我所知,那麻郎中之所以會走馬燈似的更換主治方向,那是因為耗個一年半載的居然連門都沒摸著,所以就干脆來個回馬便走,換到別處去試試運氣,結果當然又是回馬便走…。我見他如此天花亂墜,信口開河,心里又好氣又好笑便脫口問道“這化出來的能量都去哪了,是“能”在手里還是“量”在腳底了?”
那麻郎中從來都是他說人聽,現在突然有人問一下倒楞住了。他滿臉不悅又不屑的盯著我,嘴巴微動一下,似乎想說什么,但終究沒說出一個字來。
見他這副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