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帶著自己的使命,輾轉東南數個省,終于集齊了朱由校之前交代的土豆,玉米,番薯等農作物。
不僅如此,隨他一起回到京師的還有數百個農民,這些農民都是培育種植這些農作物十數年甚至數十年時間的老手。
有著豐富的耕作經驗,而且對這些農作物的生長規律有著他們的一套認知。
王安相信,有著這些經驗豐富的農民們的加入,一定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此前出京去到東南幾省的行動,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
在世人看來,王安深得泰昌帝信重,又是從小看著朱由校長大的,他們之間的感情不言而喻。泰昌帝雖倉促駕崩,但是王安在宮中的位置一樣牢不可破。
可是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新繼位的朱由校不僅沒有繼續信重王安,還給他安排了這么一個出走京師,遠離權力中心的差事。
所以,當王安帶著朱由校的旨意出現在東南等幾省的時候,一時間讓鎮守在當地的太監和官員們都有些不知所措,不知該以何種方式來接待他。
其中尤其以當地的百姓為甚,王安剛到福建,浙江等地的時候,便有一則謠言流傳開來,其中內容是,當今陛下又將重演萬歷時期征收礦稅之舉。
謠言還沒有完全發酵出去,便又開始變了質,說當今新繼位的天啟帝不僅要收礦稅,還要再加田稅,哪怕是百姓們種在山地沙地這等劣質土地上的玉米番薯等農作物也要收稅。
這一下可是嚇壞了百姓們。
山地,沙地這等土地原本是不適合種植糧食的,反正荒廢著也是荒廢,不如種一些耐旱的粗糧來增加一筆收入。
現在聽說就連這等百姓偷偷開墾出來的土地也要收稅,一時令百姓們惶惶不可終日,大有民亂之意。
東南這些地方,遠離京城二百多年,隨著近些年思想越加開放,對于北方的皇權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敬畏之心。
王安初來這些地方,就是在這樣一種環境下開始完成著他的使命。
好在此次離京之時,朱由校給了他足夠多的銀子,這讓他將這些快要曝氣的民亂并沒有放在眼里。
果然,當告示貼出,此次確實要征收玉米,番薯等糧食,但卻并不會再征收礦稅,也更不會再多加田稅。
不僅如此,征收玉米,番薯這等糧食不是讓當地進貢,豪取強奪,而是要付錢的,簡而言之也就是朝廷要從這些百姓們手里用銀子去買。
這可是開了歷史先河了,朝廷什么時候開始這么講理了,不會是假的吧?
懷著這樣的心情,百姓慌亂的心情被暫且壓下,觀望了起來。
隨著第一個百姓出售了自家的玉米,番薯等糧食,換取了比市面上價格高很多的銀子。其他百姓終于開始相信了,紛紛開始出售,并且一傳十,十傳百,很快流傳開來。
到了此時,百姓們的心才算徹底放進了肚子里,恐慌的情緒也隨之煙消云散。
不止如此,當朝廷取消遼餉的政策流傳入東南百姓們的耳朵里時,百姓們更加歡喜雀躍,有的人家甚至掛燈籠,貼喜字慶賀起來。
一時間,朝廷在許多百姓的心中不再是那個冷冰冰只會欺壓,壓榨的龐然大物,而是開始變得有溫度,有擔當。
連帶著朱由校的聲望也在百姓們之間高漲起來。
直到朱由校親率大軍,擊退建奴,取消宮中取消茶供等消息再次傳來,朱由校和朝廷的聲望直接達到了頂點。
這一切身處其中的王安看在眼里,卻也憂在心里。
懷著這樣的心情,王安開始了自己的返程之旅。
乾清宮中。
當朱由校和王安主仆二人時隔半年再次相見的時候,一種難言的氛圍在其中蔓延。
朱由校問旁邊的王朝輔,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