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金貿院為推行金本位的改革和貨幣加緊準備之際,皇帝、尚書令一派卻又做著兩手準備。
由于朝堂中的官吏,無人對錢金的改革有明確的概念,過去也從未有過所謂實施金本位的案例。因此,各部在猶豫中推行著金本位發展的同時,也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為防止金貿院那不明所以的改革失敗,戶部尚書劉溫向皇帝提出了一套傳統的經濟改革方案暗取常平倉和間架稅。
所謂常平倉,實際上是官府調節糧價的糧倉。
豐收時糧食價格下滑,由常平倉低價收購;歉收時價格升高,常平倉再以稍微平價的價格賣出,平穩糧價、救濟百姓。
這一套平準制度看上去相當先進、穩定,但實則最終都會演變成官府的私藏。
一旦缺錢,里面的糧食便會被偷盜一空,而偷盜者正是皇帝和朝廷。這倒是歷來有之的傳統財政危機的解決方案,沒什么新奇的。
而相比起“偷盜”,間架稅則顯得有創意得多。
間架稅實則就是房屋稅,各城各鎮的官員闖進民宅,挨家挨戶的數房間,每個房間都要交一筆錢。大屋兩千錢、小屋一千錢、茅草屋五百錢,誰家若是敢隱藏一間屋,杖刑六十。
自從間架稅發布以來,邊棠西部的里郡便整日人心惶惶,官員們帶著士兵將周圍的城鎮鬧得雞犬不寧。
里郡的很多人,在這些年的動蕩時局中,其實早已淪落為貧困戶。
這里地處舊商道的中心,曾經靠著通商的發達顯赫一時,因此大家都擁有許多祖上留下的房產。
可是,自商道關閉后,這里迅速走向了敗落,除了那些房屋外,無論是現金、耕地還是流動的貨物已經都沒有了。
此時的間架稅,無疑是一道催命符。
他們成為了這項政策的最大受害者,雖然已經非常貧困,但仍然要為自己持有的大量的房屋繳納巨額稅款。
官府的征收手段非常強硬,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其實這些官吏又何嘗不是受害者,他們被更上層的朝廷逼迫著上繳足夠的稅收,如若不然,低級官員自己的飯碗都難以保障。
在這個貧窮的世間,大家也都只是想混口飯吃而被迫扮演著“惡人”的角色。
許多里郡的家族,在繳完稅后,被逼自殺。
里郡只是間架稅的其中一個例子而已,在全國推行的政策下,受牽連的家族數以萬計。
而那用大量百姓生命換來的解決財政危局的錢,又是為了什么呢?究竟解決了什么呢?恐怕連提出此項政策的戶部尚書劉溫自己都不甚清楚。
當錢金得知這項政策時,還是因為錢家被征了稅。更聽聞在錢家的老家洛州河谷縣,也發生了與里郡類似的事件。
錢金的父親從各地掌柜處收集來了大量且詳細的信息,細究之后,觸目驚心。
她連忙覲見皇帝,希望闡述這項政策所帶來的嚴重弊端。
“陛下,間架稅的實行在眼下是弊大于利的政策。還望慎重。”
皇帝自奏章中抬起了頭,看向錢金說道“怎么?錢愛卿不會是因為自家被征稅了才來的吧?朕可以下旨免去錢家稅務。”
“陛下,我所說的是民生攸關的政策問題。自間架稅施行以來,峻法繩之,愁嘆之聲,遍于天下。在民心動蕩之際,恐生新的災禍。”
皇帝聞言,放下了手中的筆,走到錢金的面前。
“錢愛卿,你有你的做法,戶部尚書也有他的做法,你們都是在為朝廷效力。如今財政問題這般緊急,朕不希望你們之間互相干涉,你們金貿院只要專心的把你那套金本位搞好,先不要管戶部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朕要另行設立金貿院的原因。”
“但是陛下,在金本位實行之前,財政不能再惡化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