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我朝人口已接近3千萬,按說已經不少了,只是那緬州和安南州地理位置太過偏遠了些,是故我朝百姓不愿遠遷,這不同于遷民入蜀。”
“是啊!太智先生說的沒錯。不光地理偏遠而且氣候也大不同與我中原,這些都是我朝百姓不愿遠遷的原因。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一個辦法可行,那就是先得修路,讓百姓來去的便捷,這樣百姓才會愿意過去。修路啊!”楊二想到這個問題就覺頭疼,要在那片熱帶雨林中修建公路、鐵路,以現有的生產力水平不知道要死掉多少筑路民工,想想都覺的難度太大,但不修路,這些地方又很難發展起來,占領這些地方又有何用呢?
“陛下,喚同文到此何事?”突然門外走進一人,正是楊二的大舅哥蕭玚。因為都是一家人,又是在書房見面,蕭玚也就沒有在意君臣之禮,進門便拱手問著。
“同文啊!來的正好。朕想讓你出趟遠門。”
“陛下,自從同文在京城內務部為官便難有時間離京,早想遠足游歷了,不知讓同文去往何處?”蕭玚一聽說要出趟遠差不由開心起來。
“汝與那高建武私交甚好,他乃是高句麗國二王子的身份你也是知道的,如今他偷跑回國了。可能是因為其父高阿那病重,他要回去看望。朕想讓你選一我國名醫隨行,代替朕拿些禮物去探視那病中的高阿那國王一番。同時,將朕的國書帶去。其國內權臣當道,政局復雜,此時正是多事之秋。朕要你去安撫高阿那國王就說朕全力支持他高氏一族統領高句麗,讓他不要被朝中權臣恫嚇住了。另外,朕也下旨給14軍蘇定方部,令其作出出兵高句麗的態勢,以震懾高句麗朝中佞臣,使其不得輕舉妄動。不知同文愿去否?”
“陛下,同文愿去。”蕭玚聽了忙起身拱手答道。
“好!你與高建武王子交厚,又代表朕前往,此去倒是沒有什么危險。但還是要小心在意,朕讓太智先生的軍情處暗中保護你的安全。你回去和裴公說一聲,然后回家準備一下,明日早朝后到這里來取朕的國書。”
“是,陛下。”蕭玚一臉剛毅的應了下來,這還是其第一次以國使的身份出使外國,一種榮譽感油然而生。
送走了蕭玚后,楊二又回到了桌案前。
“陛下,蕭同文雖然年紀不大,但卻是當朝皇后的弟弟,陛下內弟身份,以他為使便是給了高阿那偌大一個面子,也代表陛下擁立之意,實乃一步好棋啊!”
“呵呵!同文在內務部也近兩年了,朕有意待他出使回國后外派為官。太智先生不是外人,汝覺得將同文派往何處為好?”
“蒙陛下看重微臣,微臣就說句心里話,如今江南隨著運河開通發展勢頭良好,且余杭灣乃是今后海上貿易的,國內商賈勢必云集與江南,這將帶動江南快速發展,這是一片極具潛力之地,著實讓人眼紅啊!若非身兼軍情處副相一職,微臣都愿降階到江南為官的,呵呵!”李太智說到這里不由撫須而笑。
“呵呵!原來如此啊!那就讓同文去江南,就任揚州刺史,再讓其六叔蕭岌從旁輔助,為朕主管江南道。”
“呵呵呵呵~”說到輕松處,君臣二人不由開懷大笑起來。
盛夏的北方大漠,在烈日的烘烤下,平靜如一片綠色大海的草原都泛著刺眼的亮光。天空一片蔚藍,一片片白云點綴其間。烈日之下,鳴著汽笛,冒著黑色煙霧的一列黑色火車正在腳下的綠色海洋中向南方行進著,如同向一艘正劈波斬浪勇往直前的海船一般,這場景壯美如畫。
“呵呵!這是今天看到的第5趟貨運列車了,又是裝載的原煤。”麻叔謀收回望遠鏡對一旁正欣賞草原大漠美景的穆先生說道。
“是啊!我們的到來打破了這原始大草原的寂寞,讓它有了生機。”
“穆老,依我看這外蒙庫倫城附近的三處大型露天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