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去。如此權柄集于一人之手,也就給了其上下其手的機會。
若是這個知縣每花一筆錢都需要申請,并且說明花錢的用途,知縣還敢肆無忌憚的中飽私囊嗎?”
“如此增加一個新的收稅部門,朝廷豈不是又多了一大筆開支?”
“這個錢能省下嗎?就算不增加收稅部門,知縣老爺會下鄉下去收稅嗎?收稅的主力還不是那些胥吏。這些胥吏不要錢嗎?增加了新的收稅部門,這些胥吏完全可以裁撤掉。”
“可是就算成立了新的收稅部門,不也一樣要用胥吏嗎?總不能讓官老爺下鄉去和黔首百姓收稅吧。”
“新的收稅部門,官吏一體,任何新進入的新人都要從最底層做起,沒有最底層的工作經驗,就不可能得到升遷。”
“讀書人十年寒窗考取功名,怎么可能愿意干這些他們認為的低賤之事,非得掛印辭官不可。”
朱瞻基冷笑一聲說道“他敢辭官,朕就敢將他的功名一擼到底,想要摞挑子那就別占國家的便宜。再說他們想干朕還不敢用他們呢,用他們收十兩銀子的稅,能交到國庫五兩那都是他們有良心。”
張輔等眾人暗自搖頭,皇帝對讀書人的怨念越來越深了,讀書人若是不求變,儒家逐漸式微已成定局。可是儒家真的會心甘情愿的放棄手中的特權嗎?
大明的未來是越來越看不清了,不過他們是武臣朝政如何走向并不是他們能夠左右的,他們只要站在皇帝這邊就已經是穩贏的局面。
他們已經是世襲罔替的勛貴,已經升無可升,不站在皇帝這邊難道還有人能開出比現在更好的條件,別人敢給他們也不敢要啊!
皇家與勛貴都是與國同休,只要勛貴不傻就不會冒著族滅的風險去背叛皇帝,風險與收益簡直就是不成正比,只要皇帝能夠保證勛貴的利益,勛貴武臣是大明最忠誠的力量,除非他們看到大明這棵大樹即將徹底潰爛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