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他畢竟是安南人,而且還是王室成員。可是再糾結他也不敢不去,與胡元澄的糾結不同,他兒子黎叔林卻認為是好事。
“父親勿憂!陛下召見您,必然是要大用于您,相必是工學之事,陛下熱衷于工學,認為只有發展工業才能富國強兵,您就放心的去面圣吧!”
“但愿如此吧,這個時候太敏感了!”
“有什么敏感的,皇帝連阮安都能派去安南做監軍,更何況你我父子不過是雜學官,又掌握不了軍政大權,皇帝陛下防著誰也不會防著我們?!?
這就是旁觀者清,黎叔林很好的把自己融入到了大明的社會里,而胡元澄還是有些故國情懷,產生這種想法也就不足為奇。
經過兒子這么一開導,胡元澄豁然開朗,忍不住哈哈大笑道“還是我兒聰慧過人,未來我兒之成就必然超越為父許多?!?
“多謝父親夸贊,不過父親還是想想如何應對陛下的問對?!?
“我兒認為皇帝陛下會考校老夫什么?”
“考校什么兒子不知道,不考校什么兒子倒是知道,陛下絕對不會問你經史典籍!”
“你這孩子,為父一個雜學官,陛下怎么可能考校經史典籍?!?
黎叔林微微一笑道“父親,陛下考的就是您的雜學,若是陛下一力堅持,在位時間長一些,未來雜學說不定還能成為正途。”
胡元澄一琢磨還真有這種可能,從陛下還在潛邸時,就非常重視雜學,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名望,與百官作對。
“若是考校雜學這正是我黎氏所長,老夫心里也就有些底氣了,就算最后的考校沒有入了陛下的眼,那也是老夫學藝不精?!?
懷揣著半憂半喜的心情,第二天一早胡元澄騎快馬趕赴天津見駕,一路無話到了直沽港口天色已經發暗,本以為皇帝今天不會召見他,沒想到守在行營大門口的小宦官發現胡元澄到了,趕緊說道“胡大人快隨奴婢去見駕吧,皇爺已經等了您好久了!”
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