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卻并無高興之態,黯然一嘆道“同室操戈,在做親者痛仇者快之事,好在邀天之幸一場自相殘殺的兵禍消弭,未使百姓遭遇兵禍,生靈涂炭。天家之爭,致使兵禍,朕心有愧,如此丑事,何喜之有?”
皇帝此話一出,群臣全部失聲,皇帝這是什么意思,攬罪責于己身?
朱瞻基也沒指望眾臣說什么,而是繼續說道“朕希望以后朝廷在處理國內叛亂的時候,尤其是百姓造反這樣的事件,多從百姓的角度考慮考慮問題,我們是肉食者,在我們多吃多占的同時應該考慮考慮老百姓能否承受的起。
華夏的百姓是最好的百姓,他們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會造反,這樣的百姓都被逼反,說明我們的官員是不合格的,官府存在的意義是什么,不能只是收稅,而不管百姓死活。
百姓為什么活不下去,你們有沒有考慮過,就是漢王造反這件事朝廷也有責任,樂安周邊都是大明的官員軍隊,這么多的官員軍隊將樂安包圍,居然還能給漢王制造出造反的機會,可見官府的不作為。
現在我大明的官員有個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愿意躬身做事,講道理一套一套的,可是真要讓他去執行,十成的差事他能完成八成這都是不得了的好成績。更多的官員都是往衙門里一坐,一壺茶水,二三朋友,談天說地,恨不得只要讓他掌握中樞大明立刻就能飛升上天。
該他管的事卻推給師爺胥吏,朕很想知道這師爺的薪俸是誰出的?朝廷可沒有這項開支,官員不會這么好心從自己的腰包里掏銀子給師爺發薪俸吧!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不是自掏腰包,這錢是從哪里出的,諸位誰能告訴朕。”
大帳內的文武鴉雀無聲,只要品級高一點的官員哪個不請師爺處理瑣事,師爺的薪俸當然要從公款里除了,可是這事能做不能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