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和李昊的問題是相關聯的,因為用士紳們做官,所以土地兼并加速,土地兼并加速,王朝滅亡的速度就會加速。
可是為什么還要用士紳當官,還要給予特權呢?學生們陷入了沉思之中,朱瞻基也不著急,就坐在書案后靜靜地看著這些學生在座位上抓耳撓腮的冥思苦想。
朱瞻基也不指望他們能夠給出讓他眼前一亮的答案,只要在他們的心里種下懷疑的種子,這顆種子早晚都會發(fā)芽。
學生們想了半天也想不明白,都將目光看向了皇帝,皇帝感受到大家的目光,沒有直接回答,而是站起身來問道:“百姓一旦開始造反,最先倒霉的是誰?”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百姓造反是因為吃不上飯,誰有糧食肯定就是第一個被攻擊的目標。
李昊心中有了一些明悟,又有著不確定,仔細的將皇帝的提問捋了一遍,舉手問道:“陛下!士紳們也知道一旦把百姓逼反,最先倒霉的肯定是他們,所以說士紳們是最希望天下穩(wěn)定,永遠不起刀兵的!”
李昊也不知道自己說的對不對,抬頭看了看皇帝的臉色,皇帝似乎知道他內心的糾結,對他說道:“繼續(xù)說下去,說錯了不要緊!”
“是!既然士紳們希望天下穩(wěn)定,他們能夠永遠享受富貴生活,這就與皇家有了共同目標,那就是天下事能不動就不動。他們不管是居于廟堂還是退隱山林,都是維持穩(wěn)定重要力量,這是皇家需要的力量。”
李昊說完之后,朱瞻基揮手讓他坐下,說道:“你沒有經歷過官場,能夠理解到這個程度已經很不錯了。
既然我們知道在一定程度上士紳與皇家有共同利益,那么皇家與士紳的矛盾點在哪里?”
“學生覺得應該是對百姓的控制權,士紳掌握土地除了牟利之外,控制百姓也是重要原因。”
“士紳們?yōu)槭裁匆刂瓢傩眨俊?
李昊答不上來了,士紳又不造反,控制百姓干什么?
朱瞻基又看了看其他的學生,見大家都答不上來,便對大家說道:“不管是什么行為,背后都隱藏著不為人知的利益,你們只要從這方面入手,便能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
士紳控制百姓是為了控制輿情,一旦朝廷有什么損害士紳的政策推動,士紳就會利用控制的百姓,煽動起百姓鬧事,釀成群體事件,有一個詞你們應該都知道,叫做法不責眾!
一旦出現群體事件,尤其是出現流血事件,就是官府也得妥協。這個時候對錯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平息眾怒!
耕種士紳土地的百姓要仰仗士紳的土地生存,士紳對于百姓來說就是他們頭上的天,不說是一言已決生死,也是揮手就能讓一家人家破人亡。
老百姓怎敢不聽士紳的話,不聽話就不讓你佃租土地,百姓在沒有其他的生計之時,土地就是賴以生存的最大依仗,這就是士紳在民間的最大依仗。
通過控制土地,間接的控制百姓,在地方形成強大的輿論基礎,得罪了士紳就意味著地方不穩(wěn),地方不穩(wěn)朝廷就很難收上賦稅,沒有賦稅就難以支撐朝廷的運轉!
所以皇家與士紳達成了微妙的平衡——皇權不下縣,鄉(xiāng)下就是士紳的天下,也就是皇家掌握了上層,士紳掌握了下層,結果就是君與士紳共天下。”
朱瞻基說的很平淡,似乎就是在講一個平常的事,可是這些話落在這些學生的耳朵里,就如同打開了一扇大門。
這些學問如果不是皇帝,他們可能這輩子都接觸不到,只能通過在官場的磨礪,慢慢總結出來,沒人會教給他們這些經驗多過學問的知識。
課后朱瞻基給學生們留了一個問題,既然知道了皇權與士紳之間的關系,那么如何在士紳與百姓之間達成平衡,不讓士紳的貪婪將百姓逼上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