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調整之后,眾官員更關心的是改制之后的待遇問題,好在皇帝沒有讓眾臣等待太久,在眾臣都清楚了改制的所有部門具體職責之后,朱瞻基站起來說道:“諸位愛卿!相必諸位都在忐忑,官制改革后各位今后的安置。
首先朕來宣布一下各個部門的官職架構,每個部門一位主官,兩位佐貳官,分別為尚書與左右侍郎。下設各司同樣設一位主官兩位副職,分別為郎中與左右員外郎。其余各個下層官職由各部上報,朕的要求是每一個職位必須是編制之內,且不得有任何的夯余。
接下來朕就將改制之后的官員待遇講解一遍,改制之后的大明官階還是按照九品十八級來進行俸祿發放。
從最低級的從九品月俸三貫,每升一級增加三貫,一直到正一品月俸為五十四貫,而且以后所有官員的俸祿不再發放實物,全部以白銀或銅錢為發放標準,諸位對這個俸祿級別劃分可滿意?”
眾臣仔細盤算了一下,發現按照皇帝陛下定下的俸祿標準,幾乎從下到上所有人都額俸祿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
以前的俸祿發放都是本色與折色混合發放,也就是朝廷有什么就發什么,很多清水衙門的官員家人領了俸祿就要到商鋪售賣,以換取生活所需。
而商人也利用這一特點,在官員發放俸祿的時候就故意壓低價格,這些清水衙門的官員,本就俸祿不高,再被商人盤剝一道,日子就過的更加的清苦,這也間接導致了貪腐的發生。
這幾年皇帝利用大明皇家銀行進行新的貨幣推行,憑借手中大量的白銀儲備,開始漸漸的推廣銀幣,老百姓對于更加輕便的銀幣,很容易便接受了,這是因為白銀在沒有成為法定貨幣之前就做為貴金屬在民間已經有廣泛的流傳。
銀幣的推廣,使得大額交易更加的方便,幾年時間便在商賈中間深入人心。大明皇家銀行借此推出了銀幣票,這些銀幣票實際上儲戶的活期存款憑證。因為活期存款沒有利息,而且取款只要拿著銀幣票就能兌換,不用身份證明。
商人發現了這銀幣票的好處,在交易的時候直接就用使用銀幣票進行交易,與銀幣相比,銀幣票更容易攜帶,而且也更加的隱蔽安全。
而且商人繳納商稅也同樣是能夠使用銀幣票進行交易,有了官府的背書,銀幣票的推廣非常的迅速,加之各個稅關與大明皇家糧業都在不遺余力的回收寶鈔,使得市面發行出去的寶鈔,基本上被回收干凈。
老百姓信任銀幣票的最重要原因是他們知道這銀幣票到銀行隨時都能兌換出足額的銀幣,不是從前的寶鈔拿到手里就砸在了自己的手上。
如今大明物價非常穩定,一兩銀幣能夠購買三石糙米,就算是粳米也能購買兩石。以正一品為例,沒有改制之前正一品月俸八十七石,就算是粳米改制之后也有一百零八石,遠遠超過了為改制之前的俸祿。
而且改制之后,不再發放實物本色,實行了官員月俸貨幣化,這樣便方便了官員家屬貨幣的自由支配,省去了被商賈盤剝的一次機會。
“陛下!如此大幅提高官員俸祿,大明國庫能否支撐的住?”楊士奇這幾年沒少被國庫干涸為難,聽到皇帝給官員漲薪,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實行新政之后,若是大明官員連百姓的福祉、國家的稅收都保證不了,那我們還有何顏面坐在這個位置上。
新政之后對官員的考核,不看你所治理的地方稅收是多少,考上了幾個舉人、進士。而是看你之治下的百姓生活水平如何,當地的經濟水平發展如何,有多少家工廠企業開業,基礎建設做的如何?
至于稅能收到多少,那是稅務部門的事,地方主官是花錢的,要把地方財政花到關鍵的地方,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怎么把錢花到刀刃上,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