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想到此處。寶象國君不由得激動的渾身哆嗦,一把拽住唐三葬的衣袖,隨即狠狠的吸了口氣,略微鎮定了一下神情,這才盡量平穩的道:“寡人聽說,國師尚父在那大唐亦身居國師尊位,想必大唐之強盛,必有國師尚父教導的緣故,寡人斗膽,請國師尚父,授寶象國富民強之策!”
寶象國強大嗎?
那得看跟誰比了。
如果說,就在這四周一眾西方小國中相比的話。
寶象國踞地一十七州郡,百姓人丁四百余萬,常備騎兵兩萬,步軍七萬,總共精兵十萬,若是臨時征招動員,也能拉起二十萬軍備,堪稱是一方霸主了。
可要是和大唐比的話……
大唐五百州郡!
百姓四億,常備騎兵三十萬,步軍百余萬,臨時征招動員,扯起招兵大旗,便能召集兩百三十余萬兵力!
寶象國若是和大唐比……
別逗了,寶象國哪里有和大唐相提并論的資格!
唐三葬的眼中放出了一股狂熱的光芒,就聽他聲音低沉道:“若要想寶象國富民強,第一件事,便是要讓圣教,融入的寶象國百姓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中去!”
次日,寶象國君下令,撤去寶象國境內一切道觀、佛寺,道、佛兩家所敕封之一切神靈,統統不予承認!
旨意一下,舉國嘩然,無數的佛徒、道士,幾乎沸反盈天!
各地的郡守、官員,無不滿頭大汗。
這些和尚、道士,可不是老老實實念經吃素的,一個個都蓄有道兵、僧兵,且與當地的大戶勾結甚深,一個不小心,只怕形勢便要糜爛了啊!
寶象城,宮禁大內,國君的小書房中。
有三人聚在一起。
兩坐一站。
坐著的,自然是寶象國君和唐三葬。
谷緸/span站著的,則是一名年輕的官員。
此人喚做衛太丘。
正是那日曾在寶象南城,與唐三葬詳談甚歡的幾名士子之一。
他本是一名世家子弟,因才學出眾,被舉薦為官。
不曾想,入了官場之后,居然剖有建樹,還真為老百姓做了幾件實實在在的好事。
這等年紀,能有這般作為,也當得上是年輕有為了。
本來,他的前途一片大好。
可好景不長,沒多久,霍驥大權獨攬,衛太丘的家族,衛氏,因為與霍驥利益不一致,于是慘遭打擊。
一家人殺的殺,貶的貶,流放的流放。
衛太丘運氣不錯,霍驥麾下的一名官員,與他關系不錯,在霍驥那里為他求情,這才只是褫奪了他的官職,沒有流放,也沒有要了他的性命。
雖然撿了一條命,也不用跋涉千里,可以留在這寶象城。
但衛太丘的日子并不好過,族產盡為霍氏所奪,又不肯接受他那為好友的救濟,便只能在這寶象南城,干些苦力,賺些口糧,勉強度日。
直到那一日,遇見了唐三葬在南城講道,衛太丘聽了,心下大喜,唐三葬所言之種種觀點、思想正合他心意。
這衛太丘,也給唐三葬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剛好,這兩天,寶象國君清理朝堂上的霍氏余孽,空出了一大批的官位,正愁一時之間無人可用,便舉薦了這衛太丘。
剛好,之前衛氏不可與霍驥同流合污,最終導致家族被毀的消息,寶象國君也有所耳聞,聽說這衛太丘是衛氏族人,便對其印象極佳。
召到御前奏對,也是言之有物,不由得更是滿意,直接授予要職。
此刻,衛太丘,正在向國君和唐三葬稟報這幾日清理佛道兩家信徒、寺觀時,所遇到的各方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