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隨即爆發。不少拜占庭貴族在這里爭奪余下的權力,并雇用土耳其傭兵作戰。這些傭兵以土地和城市作為報酬,拜占庭貴族的內耗最終使帝國幾乎失去了所有在安那托利亞的領土。這就是阿歷克塞一世繼位時的情況。
因此,安娜決定仿效古代希臘學者希羅多德(Herodotu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般,把父親力挽狂瀾的事跡記錄下來,讓后世不會忘記這個帝國皇帝如何耗盡心力為拜占庭帝國解除危機。
贊美阿歷克塞一世
在《阿歷克塞傳》中,安娜把父親比喻為古代希臘的傳說英雄奧德修斯(Odysseus)。這位希臘英雄曾成功帶領人民抵御了外敵。她的比喻確實非常貼切,奧德修斯是個“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人,他不崇敬遙遠的計劃,只相信在危難來到時的隨機應變。這種主調在《阿歷克塞傳》非常明顯,阿歷克塞一世也有類似的特質,縱觀他統治的三十七年里,他都是在危機來臨時處變不驚地化險為夷。
對于后世的史學者來說,安娜出生的年代實在恰好不過。十一世紀時的拜占庭帝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歷史大洪流。在那個時代,因為阿歷克塞一世向西歐求援,首次打開了十字軍東征的理念。安娜在著作中詳細記錄了年少時親眼目睹的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她看到優雅的君士坦丁堡充斥著許多從沒見過的西歐騎士,他們被拜占庭人稱為拉丁人。這些西歐騎士本來的目的是對抗土耳其人,以及奪取圣地耶路撒冷。
安娜這樣形容十字軍:“民眾紛紛逃進我們的帝國里,這些西歐騎士所到之處就像蝗蟲過境一樣。”最后,十字軍在中東地區建立了數個十字軍政權。安娜對這些人的作戰方式感到好奇,他們會使用十字弩,天主教牧師會隨軍出征,感覺就像是野蠻人的軍隊。
但不是所有十字軍的目的都是如此崇高,有部分參與其中的人心懷不軌。安娜在著作中提到,一支諾曼人的首領安提阿的博希蒙德(Bohemond&nch)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個人想完成父親的遺志,征服在巴爾干半島的拜占庭領土。安娜形容這個人的手段既骯臟又狡猾,他曲解十字軍捍衛基督教的宗旨,變為打擊非天主教徒-信奉東正教的拜占庭帝國。
安堤阿的博希蒙德與他的諾曼人士兵
博希蒙德最后徹底敗于阿歷克塞一世的軍隊之下,簽下了和約并從此效忠阿歷克塞一世。這場重大勝利成為了安娜贊頌父親的典型例子。不過,因為對父親異常的尊敬,她有意無意地在著作中隱藏了父親的一些過失。例如,她并沒有提到阿歷克塞一世給西歐法蘭德斯伯爵(Count&nf nders)的信件。信件里寫道,阿歷克塞一世為了招攬緩兵,允許西歐騎士參與拜占庭帝國軍隊以對抗土耳其人。羅馬教廷因為這件事,經常自詡西方教會拯救了東方教會。對于信奉東正教的人來說,這是個恥辱,而且十字軍對東方土地的嚴重破壞和掠奪,都是因為阿歷克塞一世引狼入室的后果。
留給后世的寶貴遺產
安娜的未婚夫君士坦丁死后,便嫁給了尼基弗魯斯.布林尼烏斯(Nikephoros&ns)。尼基弗魯斯被封“凱撒”(Caesar)的稱號-雖然這個稱號在拜占庭時期已經沒有什么意義。他是一個史學家,畢生都在以法語編寫史書。曾有一說是尼基弗魯斯都在編寫當代的拜占庭帝國史,卻未完成便已逝世。因此,安娜受到他未完作品的啟發而下筆。
在當時,安娜有大量資料供她寫作,而且因為受丈夫影響,安娜經常會參考官方資料,這增加了《阿歷克塞傳》的準確性和豐富度,就連帝國的行政和管理制度,也收錄在里頭。尼基弗魯斯的著作集中在拜占庭貴族的權斗經過如何讓阿歷克塞一世登上帝位,但沒有安娜的著作如此細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