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一千人、東寧島七萬人,我唐國治下百姓已超過十萬人大關……恭喜國主,賀喜國主。”
群臣先是驚訝,再是高興,然后一起道:“恭喜國主,賀喜國主……”
文易也驚喜不已,他自己都沒想到唐國治下百姓不知不覺居然破十萬了。
對他和唐國來說,這都是一個里程碑式的突破。
十萬人,和東晉、燕國、百濟、高句麗、涼國、秦國等大國比起來確實不算什么,但在一眾小國里面也算是強國了。
比如西域三十六國,至少有三十個人口沒他多。
關鍵是他所在的地理環境好啊,孤懸海外的大島土地肥沃,不用擔心外敵侵擾可以放心發展。
前世鄭成功父子也就只有二十幾萬人,卻能抵擋滿清數十年。
就現在的世界局勢,把這十萬人治理好沒人能拿唐國怎么樣。
只要文易自己不作死,就算他關起門來當山大王,唐國也能穩定的傳承下去。
遠的不敢說,百年還是沒問題的。
所以,說一句國祚穩固絕對不為過。
對于文易包括支持他的這些人來說,這都是一個好消息。
然后莫俊就上了第二個奏折,請文易稱王。
他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東寧島已經完成了初步建設,百姓安居樂業。
又打敗了燕國彰顯了武力,治下百姓突破十萬……已經有資格稱王了。
此時不稱王,反而顯得名不正言不順,且百姓也無法安心。
所以他請求文易順應天意民心,建制稱王。
看著驚訝的滿朝文武,莫俊心中非常得意。
上次建國我落在了后面,從那時候開始我天天就盯著這件事情呢,這次終于讓我趕了先搶了頭功。
眾人反應過來之后也連忙附和,請求文易稱王。
如果是登基為帝他們肯定會反對,這時候當皇帝不但會成為眾矢之的,還會被天下人笑話。
但稱王,文易確實有這個資格了,自然沒有人提反對意見。
文易也沒想到莫俊會突然建議他稱王,說實話一點準備都沒有。
不過還好他是知道稱王的規矩的,要三請三讓。
先讓一下,等早朝結束在好好考慮。如果有必要稱王,那就走完流程。如果沒必要,就私下再和大家商量。
所以他就說了一番套話,什么現在百姓日子過的并不好,他德行功績都不足,實在不夠資格稱王什么的,然后就拒絕了。
莫俊等人也沒有強逼,他們同樣知道三請三讓的規矩。
下朝之后莫俊奏請國主稱王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傳遍夢啟城,然后傳遍全島,第二天遠在晉安縣的肖柏山等人就已經知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