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煙
文易趕緊把他扶起來道:“先生快快請起,我得先生,真如魚得水也。哈哈……”
這話一點水份都沒有,他是真的很迫切的希望能有一個行政方面的人才幫他分擔政務壓力。
謝道韞有時候缺少一些魄力,且主要精力都在軍事上,對行政不感興趣。
甘憲的才能足夠,然一心撲在法院體系建設,還要著手完善唐律,對行政并不熱衷。
薛大元能力也不錯,但有心理疾病使他無法主持大局,只能作為幕僚。
莫俊倒是有那個心,然而他是純純的老派官僚思想,對改革沒有自己的認識和想法,肯定不能讓他來主持大局的。
吳儀工作勤勤懇懇兢兢業業,既不出頭也不拖后腿。
用實際行動告訴大家,當夢啟城總管和戶部尚書已經滿足了,我不爭不搶你們也別來惹我。
郭吉廷能力夠不夠且不去說,就憑他一來就把全國官吏得罪了個干凈,就注定不適合這個位置。
別的人也各有各的優劣點,總之行政方面文易是真不敢撒手,也沒辦法撒手。
反而是軍事上完全不用他操心,只要提出要求,手下一幫子臭皮匠總能完成目標。
經過幾次不大不小的戰役,尤其是觀看了平壤城之戰,他手下這群將領蛻變更大,總的來說也算是磨練出來了。
如果陳秀是行政方面的人才,那他就真的可以從繁重的行政事務中脫身,專心去處理別的事情。
“我欲命你為內閣行走兼中書舍人,不知先生可肯屈就?”
陳秀感動的道:“謝大王器重,臣必肝腦涂地以報大恩。”
他是研究過唐國官制的,內閣是最高決策機構。雖然只是內閣行走而不是學士,但也能參贊國政了。
最關鍵的是,現在的中書省就是個空殼,沒有一名官吏。他來了之后,將會以中書舍人的身份實際上執掌中書省大權。
而中書省是什么地方?
根據三省職能的劃分,中書省掌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
也就是說中書省是決策機構……這看起來和內閣職權沖突了,實際上并非如此。
中書令本身就應該加內閣大學士銜,差不多相當于首輔。
但陳秀一個新人不可能一來就當首輔,那太夸張了,其他人也不會服。
所以不那么突兀的中書舍人加內閣行走,大家就都能接受了。
而中書舍人的本職工作是起草詔令、侍從、宣旨、勞問、接納上奏文表,兼管中書省事務。
實際上除了缺少了決策權,他就是弱化版的中書令。
如果他真有才能,在這個位置上做的好能服眾,將來就順勢升遷。
如果只是個嘴炮王,缺少決策權也造不成多大的損失,及時踢出去就可以了。
雙方君臣名義已定,態度馬上就不一樣了。
文易問道:“陳卿以為周先生三人應擔任何職?”
陳秀恭敬的回道:“周啟乃方正君子,且他最欣賞的還是學政和科舉體系,不若讓他負責這兩項工作。”
文易道:“正好國子監監正空缺,可以讓他去試一試。另外兩位呢?”
陳秀說道:“聽說大王欲重新解讀編撰先賢經典,此乃千古大事,不若建一座弘文館網羅飽學之士負責此事。”
雖然沒有直接說答案,但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送弘文館修書去吧。
這個建議文易也非常的喜歡,對那兩個墻頭草他非常不喜歡。甚至來說,他都能接受有人反對自己,卻無法接受墻頭草。
這種到死屁股都不肯落地的人,眼下弱小的唐國確實不能重用他們,否則找個機會他們就能把底兒給泄了。
讓他們去修書是最好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