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方捷報頻傳,叛軍將領崔乾佑累次攻打潼關都被哥舒翰擋住,郭子儀在北方成功的收復云中等地,更派騎兵大將公孫瓊巖領騎兵奪取東陘關,完成了連通朔方和河東唐軍的重任。
李倓聽了捷報,高興道:“妹夫,如果再算上在常山郡的顏杲卿,咱們的形勢可謂是一片大好。”
楊錯披著長衣,在燈下看著地圖,淡淡道:“哥舒翰疾病纏身,軍法極嚴卻又調度無方,以致上下離心離德。郭子儀雖然大勝,但麾下兵馬極少。已有進展,卻注定無法擴大戰果。至于常山郡,位置過于重要,等到叛軍反應過來,必定遭受重創。河東節度使王承業嫉賢妒能,不會救援常山郡。常山郡一丟失,河東的局面就難了?!?
李倓聽了這番精準到位的分析,他看向楊錯道:“妹夫,你認為我方需要怎么做才能夠獲得勝利?”
楊錯指了指睢陽和潼關,道:“首先是扼住這個位置,確保江南財政不會枯竭。其次是潼關,必須換個人代替哥舒翰鎮守潼關。還有不能急躁,需要耐心等到郭子儀和李光弼在北方打開局面,再行反擊?!?
李倓看了一會兒,搖頭嘆道:“妹夫眼光毒辣,我竟然無法反駁。難怪你會去信給我父親,請他主動去鎮守潼關?!?
“可惜啊,無論是陛下,還是楊國忠都不會讓殿下前往。其實只要扼守潼關,靜待變化就行。殿下前往,可以鎮住各方驍將,這就足夠了?!?
李倓眼中閃過一絲寒光,道:“我明白你的意思,陛下和右相都害怕我父親趁機奪位掌權,所以不同意。”轉而又道:“我想,哥舒翰將軍應該不至于輕敵冒進吧?”
楊錯搖了搖頭,道:“哥舒將軍再怎么拒絕,也擋不住陛下急功好利的心。一旦局勢穩住,心思就活泛起來了。”
李倓眉頭一皺,雖然想出言反駁,卻發現自己沒什么可說的。
看了眼一臉不甘心的李倓,楊錯笑了笑道:“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準備迎接各縣的縣令到雍縣,整合岐州的勢力,為后面的事做好鋪墊。”
李倓點頭稱是。
岐州是大州,下轄九個縣,北面是養馬的重鎮平涼,南面是蜀中,西面是隴右,東面是長安。一旦長安有變,這里將會是兵家必爭之地,所以整頓好這里的防務,至關重要。
在歷史上,岐州后來被升格為鳳翔府,設置節度使抵御吐蕃。擔任鳳翔節度使的也都是名重一時的大將,李抱玉、李忠臣、朱泚、李晟等,還有后來五代時期著名軍閥李茂貞。
這邊整頓岐州,常山郡那邊也在做事。
顏杲卿和顏真卿兄弟二人把事情辦得有聲有色,十多個郡都歸附大唐。
這個時候,顏杲卿還派了一個人前去范陽說服賈循。
賈循何許人也,范陽副節度使,安祿山的心腹大將。
誰有膽子敢去說服賈循呢?
此人名叫馬燧,字洵美,汝州陜城人。少年時曾與兄長們一起讀書,馬燧認為國家危難,應該學習武藝保家衛國,于是兼修文武。
后人將馬燧、李晟和渾瑊并稱唐中期三大將之一。
不過馬燧因出身不好,眼下還只是一個小小的縣尉。
顏杲卿看中馬燧有大智大勇,于是派他冒死前往,游說賈循反正。
馬燧欣然同意,扮作挑夫潛入范陽。
到了范陽,他又扮作給節度使府上送菜的菜農,尋找機會接觸賈循。
功夫不負苦心人,終于讓他等到了機會。
那一天,賈循獨自在書房里看書。
馬燧見機會難得,就開門直接進去面見。
當賈循從馬燧口中得知馬燧真實身份時,大吃一驚,同時很佩服馬燧的膽量。
賈循道:“汝敢來節度使府,我甚是佩服。不知閣下有何話說?若是說不通休怪我劍下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