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敵軍主力,先退往潁河之畔。在明日午時之前,準備接應大軍撤退。”端木固一把拽過自己的親兵隊長,幾乎是吼叫著下達了一道命令。
“是!”
“隨我殺出去!”
此刻,在新鄭的東、南兩城外,也已是一片殺聲震天。
無數士卒推著沖車,扛著云梯,朝城池發起了沖擊。
天明時分,新鄭城頭的旗幟已經發生了變更。
不過,這一戰偽燕軍的損失情況卻頗有些出乎楊錯的意料。
兩萬余偽燕軍步卒,只被唐軍“留”下了七千余人。
五千余偽燕軍騎兵的損失,更是只有寥寥百余騎。
襲營失敗后,端木固所表現出的沉著冷靜,讓人不得不驚嘆楊錯最想吞掉的那五千精騎,幾乎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撤退,甚至是理都未理由端木固親自統領的步卒。
若非如此,五千騎怎么也得給楊錯留下一半來。
不過,另一件事則解釋了楊錯的疑惑。
城內留守的偽燕軍步卒,在遭遇攻城后,并未堅守,反而果斷地出城,會合了襲營失敗的步卒之后,一并朝北面撤退了下去。
這足以證明,端木固其實早存撤退之心,甚至是連襲營失敗都已有了事先的應對安排。
端木固,果然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新鄭的失守,意味著鞏衛開封的一道重要門戶已然喪失。
史朝義的神經,該緊繃起來了……
只稍做休整之后,唐軍繼續大肆向穎陽方向進擊,直迫開封。
兵敗新鄭的端木固,則在南穎水北畔重整兵馬,列陣迎戰。
新鄭失守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開封,引發了不小的震動。
史朝義本來就沒有真的指望區區一個新鄭能夠阻擊住汝州一路敵軍。
這一路由李豫親自統領、楊錯為副的大軍,號稱有二十萬之眾,實際兵力也得在十萬上下。
端木固麾下只有三萬多兵力,而且有三、四成新兵。
在對方不犯致命性錯誤的情況下,端木固沒有半點勝算,所能做的也只是拖延敵軍而已。
在史朝義的預想中,能將李豫釘在新鄭城下半個月,就算是成功了。
但,結果卻是讓史朝義跌破了眼鏡。
一天兩夜!
這就是新鄭實際阻敵的時間。
史朝義并不怪罪端木固夜襲失敗的過失,他了解自己愛將的能力和性情。
不到萬不得已,端木固不可能做出這樣冒險的決定。
端木固的請罪表里所提到了另外一件事,則更讓史朝義惻目。
射程近四百步,能投射一百四十斤以上大石!
如果這些數據不是出自端木固之口,史朝義怎么也不能相信世上居然有這么恐怖的投石機。
為了能夠彌補與李豫軍投石機的射程差距,這兩年里史朝義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對己方的投石車進行改造,甚至不惜讓身肩重任的李史奐停下手中的一切事務,致力于改進一事。
然而,現實卻是如此殘酷。
被史朝義寄予厚望的新型投石車,在敵軍的投石車面前,簡直成了一個笑話。
面對這樣恐怖的投石車,別說是新鄭,就算開封也未必能據城死守下去。
史朝義第一次對開封的防御感到了擔憂。
“即遣快馬至密縣,命李春全力增援公明。”
“急書信都城,命叔冀從河北調派兵馬南下增援開封。”
沉思了許久后,史朝義接連對平洌下達了數道命令。
“陛下,是否再慎重考慮一番?”
平洌先應了一聲,但隨即還是謹慎地提醒道,“河北雖有近十萬人馬,但一則以新兵為多,戰力有限;二則。西面需要防范李寶臣,東面冀州也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