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敬王三十二年,魯哀公七年,齊悼公元年,晉定公二十四年,秦悼公三年,楚惠王元年,宋景公二十九年,衛出公五年,陳愍公(湣公)十四年,蔡成侯(景侯)三年,曹伯陽十四年,鄭聲公十三年,燕獻公五年,吳夫差八年,越王句踐九年,許元公十六年,邾隱公十九年,杞厘公(釐公)十八年,莒郊公三十一年,滕隱公三年,單武公十四年,……既公元前488年。
這一日,天降大雪。
滿天滿地冰寒之下,一支部隊全軍素縞從遠方正在向“新田”接近。
在“新田”北城門外,趙氏的人亦是一身素縞,旁人則是衣著正常,一起等待素縞的大軍緩緩靠近。
“中山國必亡,仇由、鮮虞、樓煩皆待死也!”韓不信沒有素縞,一副咬牙切齒旳模樣看上去有點兇神惡煞。
晉國的“元戎”率軍出征,趙氏雖說是進行家族私戰,可是趙鞅死在了征途之中。
作為“元戎”的趙鞅竟然死了?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出征,反正就是死在了中山國,晉國不滅亡中山國的話,還有什么顏面去號令諸侯呢!
在趙鞅的死訊傳回“新田”之后,以前跟趙鞅交情不錯也罷,是趙鞅的仇人也好,私底下的態度是一回事,公開場合肯定要表現出希望對中山國復仇的態度。
晉國還從未有過死在戰場上的“元戎”,尤其是出征異族的時候給死了,晉人內心的詫異遠比怒火更多一些,著實無法明白中山國、仇由和鮮虞哪來的實力殺死或逼死趙鞅,哪怕是再加上樓煩,基本也覺得不至于的呀。
得知趙鞅死訊的人,他們對趙氏竟然虛弱到那種程度感到迷惑不解,倒是沒有怪其他家族怎么不去救援。
知道什么是家族私戰嗎?就是一個家族私自開啟戰端,等于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家族都要承擔所有后果。
如果開啟戰端的家族無法承擔后果,他們自己維持不了體面,將國家拖下水,有的是人會幫他們維持體面,再教會他們明明沒有那個實力卻是非要裝逼,會有什么樣的下場。
周邊的人對于韓不信的表態各有看法。
膚淺的一些人,他們想的是繼趙鞅之后,不出意外韓不信會成為下一任“元戎”了,韓不信那是在展現一個“元戎”該有的強硬。
聰明人卻是知道韓不信被嚇壞了,害怕趙鞅一死趙氏群龍無首,作為趙氏盟友的韓氏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旦魏氏、智氏或狐氏想做點什么,趙氏和韓氏絕對難以抵抗,搞得韓不信需要將所有的“火力”吸引向中山國,乃至于連仇由、鮮虞和樓煩都要一塊針對。
智瑤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魏侈,很希望能夠從魏侈身上看出一些什么態度來。
趙氏本就虛弱,他們不但家主折在了入侵中山國的一役,還丟進去了四個“師”左右的兵力,給予本來就虛弱狀態的趙氏造成更加雪上加霜的窘境。
確實,想要滅掉趙氏的話,現在無疑是最好的時機?。?
趙鞅的死訊傳回來已經有半個多月,氛圍大抵上是對中山國一片喊打喊殺。
其實能夠理解,不管趙鞅是個什么樣的人,只要趙鞅是“元戎”就代表著晉國的牌面,壽終正寢自然沒有什么,哪怕是去國外旅游給死了都是一件大事,何況是死在某場戰役之中。
如果不對中山國做點什么,晉國的逼格何在,自尊心怎么得到維持?又讓其余諸侯怎么看待嘛!
所以了,要不要搞趙氏,首先要將中山國先給搞死,幫晉國維持應有的逼格和體面,到時候再將注意力轉到怎么對付趙氏上面來。這個過程叫什么?要弄死趙氏先幫趙鞅報仇是公義,再將趙氏滅掉則是私事了。
換作趙鞅不是“元戎”……,又或者說“卿”吧?反正遺體被送回來,不至于能有這么多人前來迎接,晉君午更是不會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