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姚廣孝的評價是:“不對。”
“再給你一次機會。”
“好好答。”
張執(zhí)象心下一沉,一旁的嘉靖也緊張的捏緊了拳頭,畫面好似靜止了一樣,只有老和尚在喝著茶,眼看一杯茶飲盡,將要放下杯子的時候。
張執(zhí)象終于開口了。
這讓嘉靖松了口氣,但張執(zhí)象沒有答,而是在問,他問道:“莫非,佛家是本土宗教?”
嘉靖有些愕然,去看老和尚,老和尚卻笑了。
他問:“為何如此看?”
張執(zhí)象認真說道:“佛教流傳到華夏,結(jié)合了中華文化,才真正發(fā)揚光大,沒有結(jié)合中華文化的佛家則落后淘汰,是以后世,唯有華夏的佛教能夠昌盛,而其起源的天竺反而沒落。”
“佛教的內(nèi)核既然是中華文化,那便算是本土宗教。”
“既是中華文化,自然三教同源。”
姚廣孝略微有了興趣,他笑了笑,問道:“佛教何時傳入華夏?”
“東漢時期,白馬寺?”
這個歷史課本上就有介紹,張執(zhí)象記得很清楚,但姚廣孝又問:“為何取名為白馬寺?”
張執(zhí)象開始搜腸刮肚,答道:“有兩個說法,一是白馬負經(jīng)而來,所以取名白馬寺。二是《高僧傳》中,說外國有個國王,曾多次下令毀寺滅佛。招提寺被毀壞的前夜,有白馬繞塔悲鳴。國王聽后,頓生慈悲之心,停止毀寺活動,并將招提寺改名白馬寺。”
“此后寺廟多以白馬為名,傳入華夏的第一座寺廟,也取名為白馬寺。”
姚廣孝沒有理會白馬負經(jīng)的說法,而是直接問道:“何為招提?”
張執(zhí)象愣了下,這不是音譯嗎?
倘若不是音譯……
他喃喃道:“招提,一般多指提拿犯人,寺廟怎么會叫招提寺……”
見張執(zhí)象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盲點,姚廣孝便開始講解:“《后漢書》記載,東漢明帝時期,佛陀為楚王造圖讖謀反,明帝怒,遣使天竺,問佛道法。”
“《魏書·釋老十》記載,明帝遣郎中愔、博士弟子秦景等使于天竺,寫浮屠遺范。愔仍與沙門攝摩騰、竺法蘭東還洛陽。”
“白馬寺為何也會叫招提寺?”
“因為佛陀本就是作為犯人,被提到洛陽的啊。”
“何為浮屠遺范?”
“死了的佛陀,才有遺范。”
“《高僧傳》所言有誤,并非是外國的國王下令滅佛,而是漢明帝下令,讓使者去大月氏借兵滅天竺,并滅掉佛教,毀掉所有寺廟,將佛陀與佛主全部送到洛陽來。”
“然后……問佛道法!”
“佛教高僧,佛法《四十二章經(jīng)》,釋迦牟尼立像,佛家的精髓全部都搬到了白馬寺。在大漢朝廷的監(jiān)督下,佛教必須向道家學習,進行改造。”
“直到漢桓帝時期,才改造完成,允許傳教。”
“什么才算改造成功呢?華夏一直以來,都是堅持華夷之辯的,蠻夷自然敵視華夏。而佛教的重生,就是為此而服務。歸化蠻夷,認可漢庭統(tǒng)治,才是佛教的職責。”
“胡人或招或提,安排在寺里,統(tǒng)一接受教化。”
“接受‘朝中’的原則。”
“胡人信了佛,便是認可了‘朝中’,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哪怕佛教被允許傳教,教徒也都是胡人。”
“直到曹魏時期,才出現(xiàn)第一個漢人信徒。”
“其人名為朱士行,愿受佛門八戒。”
“民間談及此人,多稱之為——朱八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