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長安,頓時在朝堂上引起軒然大波。
無數朝臣或驚或喜,又或者抱有別樣心思,大肆攻訐,議論紛紛,攻訐藩鎮桀驁者很少,指責郭子儀者極多,連續三日早朝,始終不曾彌消。
自始至終,皇帝一直擺爛。
任憑朝臣們爭論,任憑各種爭吵,仿佛已經昏庸糊涂,始終拿不出帝王的決斷。
直到第四日,又是早朝時。
皇帝終于‘像是’有了一點精力,終于‘想要’處理這一件大事。
但是誰也沒有想到,皇帝的處理方式何等奇葩。
大唐早朝。
太極殿中。
唐玄宗深深打了個哈欠,仿佛強睜著老眼昏花的眼,忽然笑呵呵一聲,慢悠悠的道:“安祿山這個武夫,想不到竟是寫了一筆好文章,看看他的奏疏,通篇之乎者也,不但文采斐然,而且訴述清晰……”
“朕很欣慰啊,大唐武將竟然文武兼備,此乃朕之用人精明,諸位愛卿可還佩服?”
直接冷場。
很多大臣滿頭黑線。
一件幾乎可以動搖國本的大事,藩鎮起兵要去攻打一個鎮守大將軍,然而在陛下的口中,竟然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不但不擔心,反而沾沾自喜,認為自己用人精明,認為大唐的武將文武兼備。
那是個藩鎮節度使啊。
麾下執掌著八萬精兵。
如果再算上其親信史思明執掌的平盧藩鎮,以及另一個親信執掌的河東藩鎮,等于安祿山同時握有三鎮大權,總兵力達到了駭人的十九萬余。
十九萬兵馬。
而且全是邊軍!
雖然這人在奏疏里表明,只會起兵五萬入關報復,但是誰又能確定,他真的只是起兵五萬?
如果戰事打的極為順利,發現關內力量毫無反抗之力,到時候恐怕就不是起兵五萬那么簡單,到時候恐怕是十九萬大軍一齊入關。
嘴上說要報復郭子儀,派出五萬大軍橫掃山東。
可是橫掃了山東之后呢?
是不是會進一步的想橫掃河南?
然后,再繼續,打進關隴,謀朝篡位。
……
“陛下,安祿山狼子野心!”
伴隨著一聲大吼,有個大臣站了出來,滿臉鐵青,目光噴火,厲聲又道:“此人嘴上說的好聽,實則就是要起兵謀反。”
歷朝歷代以來,無論皇帝多么昏聵,但是朝堂之中不會缺少忠臣,當然也不會缺少奸詐之臣。
所以這個大臣才只說了一句,瞬間便有好幾個大臣同時開腔,齊齊爭辯道:“顏大夫何其可笑,怎能只攻訐安祿山?人家身為藩鎮節度使,積攢十幾年家資買軍械,結果被郭子儀全都劫掠,心中的憤怒可想而知……”
“起兵五萬進行報復,聽起來確實不合規矩,但是,咱們要體諒人家的憋屈嘛。”
“換成咱們自己想一想,攤上這種事能忍得住嗎?”
“恐怕誰也忍不住吧,恐怕反應比安祿山更激烈吧。”
“人家雖然要起兵五萬,但是人家并沒打算亂來,不但先給陛下發來奏疏,而且還在奏疏里詳細說明了行軍路線……”
“這叫啥?這叫忠誠。”
“起兵報復,是為了一腔憤怒難平。提前奏疏,則是把陛下放在尊主的位子上。”
“由此可見,安祿山還是忠誠的嘛。”
“堂堂一位藩鎮節度使,麾下執掌著十九萬兵馬,然而面對奇恥大辱之時,人家并沒有氣昏了頭,僅僅只派出五萬兵馬,僅僅只去進行山東報復。”
“所以吾等認為,此事應該予以體諒,就算安祿山的舉動稍顯不對,但是咱們要體諒人家的憋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