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這……這不合理!
解剖實訓課。
陳恭早早的就來到了實訓教室內。
只是,他并沒有和大家一樣,聚在一起湊熱鬧,而是靜靜地觀摩這些骨頭和標本。
在解剖學知識到達lv2之后,陳恭的人體解剖也達到了職業級的水平。
這個變化十分顯著,首當其沖的就是眼界和思維。
陳恭看待模型的時候,已經不再是單純的觀察組織,而是已經開始思考:如果這個器官發生了疾病,該如何手術治療?這些血管和結構的功能性有哪些?
系統化的知識,幫助他不斷梳理各種看到的解剖結構。
而且,突破的技能,讓他清晰的意識到了一點:
“解剖學是人類外科的基石。”
這句話絕不是無稽之談!
若是沒有解剖學的深入發展,對于每一個組織、每一根血管、每一處肌肉筋膜、甚至只是一根神經作用和功能的詳細分析,任何手術都將會是空中樓閣一樣的存在!
想要外科手術順利而又完美的完成,必須要有解剖學理論上的支持。
因為任何一個外科手術的發展,都是源自于解剖學的理論支持和基礎。
而即便是目前,很多外科手術的都在遇到一個個的瓶頸和桎梏。
肝膽外科禁區、神經外科的海溝、顱腦的禁區……等等……
這些禁區就如同一個個神秘的區域一樣,等待著解剖學的發展和探索,然后才能一步步的攻克!
甚至即便是最為普通的膽囊手術,稍加不慎,都會帶來嚴重的后遺癥。
這幾年,十分火爆的腔鏡手術,更是需要解剖學的精準定位。
幾乎可以確定的認為,解剖學是外科手術的前提和上游,甚至是源頭理論。
解剖學的發展,可以極大程度上推動外科手術的發展。
說句不好聽的話,學術圈子里有一條鄙視鏈。
搞局解的,瞧不上搞系統解剖的,搞系解的,瞧不上搞外科的。
至于外科領域的鄙視鏈,更是細致到了極致,“掏糞工人”依然占據低端,但是卻堅持不服氣地提出了腦腸軸的想法,對站在外科鄙視鏈頂端的神經外科醫生表示質疑,從此形成了一個鄙視鏈閉環。
在國際醫療圈子里,解剖學教授,基本上都是外科大拿,但是……國內卻明顯的分開了。
這條路子,似乎走歪了。
重術輕道是國內外科領域的一個弊端。
外科主任不屑搞解剖,認為拉低了檔次。
但是,在國際很多學術圈子里,把搞外科的稱之為干粗活的匠師。
既有稱贊,又有貶低。
文人相輕的優良傳統,是不分國界的,發揮得淋漓盡致。
而這個時候,陳恭拿著一條“三十二節鞭”,也就是一條完整的脊柱觀察椎體模型。
一旁的眾人卻在小聲討論。
“你們看,這個骷髏的股骨不在了!”
“秦老師不是說拿去比對了嗎?”
“哦,也是……對了,你們覺得,陳恭說的對嗎?”
“陳恭?太狂了吧,哪有學生這么頂撞老師的,再說了,人家秦老師可是骨科大拿!”
“還能咋,逞能唄?顯著他了……
這個人啊,能力越大,脾氣越小,也就人家秦教授不和他一般見識,看過幾本書,就關公門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的確,陳恭是有點能力,但是……這個社會,情商比智商重要。”
“人家秦主任是什么水平?海龜博士,附屬醫院骨科主任,省內脊柱外科帶頭人。”
“目前在山河醫科大建立的兩個成果性研究取得了國內多個獎項,還建立了兩個實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