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和法軍在凡爾登展開生死大戰的消息,第一時間就被傳到了埃德爾手中。面對這場戰役,埃德爾只知道是一戰傷亡最慘重的戰役,其他都快被忘光了。
不過現在德法爆發決定性的大戰,從側邊上來講也減輕了羅馬尼亞的壓力。不是誰都能坦然面對自己所有鄰國都加入戰爭,而自己穩如泰山。
至少駐扎在保加利亞境內,由馬肯森元帥率領的德國第11集團軍估計要呆不長了。在德軍沒有元氣大傷的時候,埃德爾現在還不想面對世界最強陸軍。這不符合羅馬尼亞的利益,當然也不符合他的利益。
埃德爾將凡爾登的情報放下,拿出一份關于國內的消息。這是一份教育部發過來的羅馬尼亞在校學生統計的報表,埃德爾正在認真的查看。
對于教育,埃德爾這個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的新世紀好青年,當然不會陌生。對于自己前世接受教育的情況,現在還有一些記憶歷歷在目。
現在羅馬尼亞的情況,和自己前世的祖國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那么前世一些方法,也可以為羅馬尼亞部分參考。現在艾德爾考慮的就是借助教育,提高羅馬尼亞國民的素質,為將來做準備。
在羅馬尼亞已經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埃德爾,深深的了解過羅馬尼亞族的特性。
因為羅馬尼亞肥沃的土地,造就了羅馬尼亞人不太善哉的習性。從最早的羅馬帝國的統治,到阿瓦爾人、斯拉夫人、庫曼人、韃靼人、到最后的奧斯曼人。在羅馬尼亞記載的歷史上,羅馬尼亞人一直被各個民族所統治。這讓擁有后世記憶的埃德爾覺得有點無奈,在前世的教科書上,被其他民族統治的少數時間,一直是屈辱的歷史。
如果看羅馬尼亞的歷史書,都是各種被欺壓的歷史,這讓埃德爾覺得改造羅馬尼亞的習性已經變得刻不容緩。事實上這幾年羅馬尼亞一直都在做,不過他們更多的是從民族主義方向。可是民族主義是把雙刃劍,如果掌握不好就會變成民粹主義,很容易傷到自己。
所以埃德爾一直都認為需要一個新的方向,不過還好有一個現成的參考目標,那就是統一后德國的辦法。也許有人要說后世的祖國這方面也是做的不錯,埃德爾其實也考慮過,不過最后他放棄的這個想法。因為羅馬尼亞沒有一個上令下效的嚴密政治團體,學習前世祖國的辦法太過于想當然。
眾所周知德國在19世紀前期直至中期,松散割據的中歐大地上,一直到普魯士一統德國后才成為歐洲主要列強。其中教育上的持續投入才是德國強大的關鍵,而埃德爾也是打算走這條路。
不過和德國不一樣的地方在于,羅馬尼亞想要崛起壓力更大。現在科技的發展讓歐洲各國的差距也越來越大,強如德國可以做到兩線作戰單獨面對英法,還能騰出一只手打俄國。弱的國家就只能依附強國才能生存。
骨子里是中國人的埃德爾不能忍受,自己的命運掌控他人手里。所以他才需要帶領羅馬尼亞走進列強的談判桌上擁有自己的席位,而不是等待列強們的裁決。
那么提高教育的投入也將是主要的手段,當然控制社會輿論的導向一樣重要,埃德爾兩者都不會放松。
現在羅馬尼亞在校學生達到9516萬人,教師數量也達到157萬人。學生數量已經達到了人口的105,每名教師教授的學生也降低到606人。比前世羅馬尼亞已經要好上很多,不過依然達不到埃德爾心中的預計。
要知道以重視教育出名的德國憑借其6500萬人口,達到國在校學生1167萬人的恐怖數字。這將意味著在校學生達到總人口的1795,基本覆蓋了所有德國教育適齡人口。每一名德國人都是接受過教育,這讓德國人能在各個方面與其他國家所相抗衡。
埃德爾心目中的教育也將是這個模樣,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