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人的性情總是喜歡調和、折中的,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說在這里開一個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許的。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會來調和,愿意開天窗了。”
這句話,是卓敬在道衍前來探望時,轉述給道衍的,他在某天聽姜星火說起,覺得很有意思,就記了下來。
《姜圣語錄》,道衍明顯是學而致用了。
在這次給未來大明更化變法定調的高層會議上,道衍一開始的謀劃,便不是在大明短時間內全面推行更化變法。
道衍很清楚這是不切實際地。
短時間內全面推行更化變法,不僅僅會發生剛才蹇義所說的壓指標導致基層失控,還有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之前所說王安石變法失敗的另一重因素。
沒有足夠數量用于推廣變法的官僚隊伍。
而道衍認為,如果大明的更化變法想要像商鞅變法、宇文泰變法那樣長久地延續下去,這支用以推廣變法的官僚隊伍,絕不能完全從舊官僚中轉化!
新的官僚隊伍,要滿足幾個條件。
第一,本身就是變法的得利階層!
第二,從思維上堅信姜圣新學理論!
第三,主體應當是新式教育學校所培養出來的學生!
而只有培養出一支規模龐大到足以推廣變法的官僚隊伍,變法才能真正做到不變形走樣,不被扭曲利用,不勞民傷財。
道衍心頭幽幽一嘆:“老衲有生之年,只需播撒下變法的種子,控制好更化的方向,追隨姜圣推翻程朱理學剩下無論是通過教書育人培養出一代人作為變法隊伍,亦或是真正地讓大明萌芽壯大出新的階層,恐怕都非老衲所能活著見證了。”
可道衍的神情,轉而振奮起來,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雖然他已經老了,可這同樣意味著他擁有無與倫比的資歷,和調配手中多年積累下來豐富資源的能力。
眼下,就是道衍發揮自己能力的時刻了。
從“解決不了扶植新階層就不能更化變法”到“不能全面推行更化變法必須搞試驗田”,無論蹇義是主動還是被迫,此時都被逼出了“試驗田”這三個字。
這也就意味著,以蹇義為代表的士紳階層文官,被朱棣和道衍一步步逼到了死角里。
但同樣值得注意地是,蹇義這幾位尚書敢跟皇帝討價還價,不是因為其人如何,而是因為,他們代表著背后一整個江南士紳階層。
如果朱棣和道衍非要強制地全面推行更化變法,哪怕蹇義等幾位尚書同意,恐怕到時候整個繼承自建文朝廷的官僚隊伍執行起來,更化變法依然會重蹈王安石變法的覆轍。
所以,“試驗田”要搞幾個、“試驗田”的個體規模如何、在哪里搞“試驗田”、“試驗田”里更化變法的力度到哪一步,就成了接下來廟堂博弈的焦點所在。
博弈,試探,談判,交換,妥協。
正如雙方心照不宣的游戲規則那樣,隨著蹇義的一退再退,道衍也適時地放緩了剛才咄咄逼人的態度。
“陛下,老衲認為蹇尚書所言極是。”
道衍的三角眼也柔和了下來,微微瞇著,嘴角扯起了笑意。
“便如蹇尚書所說,咱們用化肥種田,尚且要搞幾塊試驗田出來,多少能用來對比,用來看看效果,且能查缺補漏.更化變法自然也不能一口氣吃個胖子。”
朱棣也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說道:“那諸卿不妨議一議,我大明更化變法,若是用‘試驗田’先試試,該用那些地方做試驗田?”
黃福率先面無表情地答道:“臣以為,試驗田應選取對朝廷而言,隨時可以割舍的地方,這樣一旦出現動亂,朝廷可以出兵平亂,而不會造成太大的損失。”
此言一出,內閣值房里的氛圍,頓時有些冷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