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學派無法否定的,漢朝能養活五千萬人口,和農家奠定的農業改革息息相關。
明月便問道:“不知現下農家居于何地?”
許友無奈苦笑:“野老帶著眾弟子、家眷,居于齊楚之間。”
那里原本是淮夷之地,位置偏僻,沼澤又多,百姓喜好漁獵而對種地不積極,農家在當地的活動舉步維艱。這次許友來臨淄,就是想碰碰運氣,找找看是否有某位貴人封君能接納農家,不然,他們就得困死在那了。
明月聽罷,不由心里一動,據說歷史上的農家在東方郁郁不得志,最后去秦國投靠了呂不韋,還參與了《呂氏春秋》的創作,農家入秦,讓秦國本就強大的農業生產力更上一層樓,徹底甩開六國,加速了橫掃天下的步伐。
本著削弱敵人就是壯大自己的想法,明月立刻出言招攬道:
“先生有所不知,我再過不久便要離齊歸趙,或能從母后和大王處得到一鄉一邑之地,封地雖小,卻能完全聽我號令。若農家不嫌棄的話,到時我一定遣人去迎野老及農家眾人,劃千畝好地給農家試耕,先生意下如何?”
……
“等我回去稟明野老,一定給長安君一個滿意的答復!”
府邸門前,許友心滿意足的與長安君道別,這次臨淄之行出乎他的意料,不但聽到了讓農家眼前一亮的理論,更受到了長安君的邀請。
他也聽說,這位公子深受趙國攝政太后偏愛,每年都會賞賜許多良田美宅,如果說從前的長安君守不住這些東西,可如今,他已在臨淄獲得了與地位、財富相應的名聲,立下為國赴難的大功,趙國人會牢牢記住這一點,回去以后得到實封,成為真正的主君也不足為奇。
農家現在走投無路,齊魯有儒家打壓不接納他們,楚國偏安一隅,朝政混亂,大臣皆是愚昧短視之人,不愿意讓農家入境,秦國雖然重農,可惜太遠,當年穰侯也接見過農家,但一聽他們要求君主與百姓同勞動的理論,便冷笑著讓人送客……
或許去長安君的領地上耕作,也是農家的一個選擇?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趙人重工商而輕農。
其實,明月現在除了些許名望錢帛,什么都沒有,連封地都是虛授的,但不妨礙他空手套白狼!他對農家人志在必得,再三起誓保證自己回國后一定會提倡重農,讓農家在趙國有發揮的余地,希望早日聽到農家的答復。
目送許友遠去后,正要回府繼續過低調的生活,然而這時候,卻又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長安君,大王有召!”
謁者后勝的面色不像過去一樣和藹,而是陰著臉,欲言又止。
明月知道這位貪官的愛好,立刻又給他袖子里塞了一小袋金子。
后勝面色稍霽,讓明月過來,湊在他耳旁壓低了聲音道:“長安君,做好離開齊國的準備罷,你惹上大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