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和珍貴。
曹丕愈發(fā)感慨,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什么時候才能實現(xiàn)。
曾經(jīng)父親在他面前感慨故人一個接著一個凋零,曹丕心中毫無波瀾。
直到自己切膚地體會,他才真正理解了父親的不容易。
歲月流逝,老之將至,神州什么時候會一統(tǒng)?
沒人能給出答案,唯有不斷地向前探索。
曹操能在年邁的時候,向蒼天發(fā)出感慨: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這是擁有何等慷慨的胸襟,才能發(fā)出如此豪邁的宣言?
曹丕自嘆不如的同時,又覺得驕傲和自豪。
他的這一聲驢叫,又何嘗不是他人生最寶貴的感悟呢?
作為魏國世子,他必須有所擔當,才不負此身。
曹植沒有學驢叫的勇氣,但他為王璨寫下了《王仲宣誄》,盡情展示他的才情。
“世祖撥亂,爰建時雍。”
“自君二祖,為光為龍。”
“僉日休哉,宜翼漢邦。”
“或統(tǒng)太尉, 或掌司空。”
“人誰不沒,達士徇名。”
“生榮死哀,亦孔之榮。”
“……”
曹植洋洋灑灑,先敘王粲顯赫的族系、家世。
再敘他超凡脫俗的才智,文章及宦跡等等。
人活著總會走向死亡,能像王璨一樣青史留名者,如鳳毛麟角一般。
真正的達士,舍身以求名。
所謂生死,早已置之度外。
經(jīng)過曹丕的學驢叫,和曹植的《王仲宣誄》。
王璨死于疾疫的消息,也隨之傳揚到九州大地。
引發(fā)了賢士大夫的思考,以及各地百姓深切的恐慌。
他們紛紛緊關家門,拒絕互相往來,生怕惹上疾疫。
曹操得知此事時,對曹植的才華已經(jīng)見怪不怪了。
哪天曹植寫不出好的文章,才是真正的怪事。
曹操心中更欣賞的,還是曹丕的真性情。
能為好友送行學驢叫,可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這說明曹丕的臉皮,已經(jīng)磨練出來了,根本不為外物所動。
假以時日,必成大器。
三國:我,孫仲謀,奸雄瞞不住了三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