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心畫畫的季靜,完全沒有察覺到身后好奇的視線,她所有的注意力都在自己的畫上。
這可是她這套分鏡中最重要的一環!
前期鋪墊的氛圍,到底是讓人驚呼一聲“哇”,還是被人鄙夷“就這”,全看這一格了。
所以,季靜把前面四格的畫框和時間都壓縮了,這第五格畫面,格子跟前面四格加起來一樣大,至于時間……
季靜打算把接下來的一個小時都壓在這一格上。
最后一格留十分鐘,應該就夠了。
但按照她的構思,這一個小時,得加快筆速,才能畫完。
她不僅要把畫完,還要畫到最精致,最震撼。
一分一秒走過的時間,季靜略微感到壓力,她并不敢完全集中,練畫時,一下筆一抬筆天就黑了的情況,是時常發生的。
而她還要給最后一格留點時間。
為了不超時,季靜把畫分成了四部分,草稿,細化,細節刻畫,氛圍渲染,一部分十五分鐘,畫完看一眼表,多了的時間就在下個部分趕回來,如此既能安心完成每一部分,也能對時間有個大概得把控。
這還是她在刷題做卷子時積累的技巧。
季靜覺得學霸這件事,大概在每件事上都是互通的。
隨著她筆下的畫面逐漸成型,后面的監考老師,眼睛越睜越圓,待到季靜終于畫完,停筆,轉著手腕舒出一口氣時,監考老師已經由驚訝轉成驚喜了。
這可不是只“好看”二字就能形容的畫。
在這第五個格子里面,前面一直藏著的背景和世界觀被一口氣揭示!
畫中居然隱藏了雙世界!
在這占幅巨大的格子里,那個回頭的耳機小女孩,變成了右下角的一個小小身影,她身后是車水馬龍的繁華都市,高樓矗立,霓虹閃爍,無數黑色的人影在繁華的街道上穿梭。
季靜是以剪影的方式去描繪這些“路人”的,沒有賦予他們臉,卻給了他們不同的動作和姿態。
有說笑的人群,有獨自走著的,有跑的,也有坐的。
那回頭的少女竟然只是這蕓蕓眾生中的一員。
不同于灰黑相間的高樓和人群,季靜把這少女身影提到最亮,讓她好奇回望的表情,在這一排排黑臉“路人”中,顯得那么與眾不同。
甚至有些突兀。
而她在看的是什么呢?
是兩座高樓中間露出的天空上的太陽。
似乎是落日,那太陽由灰色過渡到深黑,哪怕只是黑白灰三色,也能感受到它有著極為濃烈的色彩,細看還能看到些許奇怪的紋路,那是籠罩著整座城市的顏色。
如果只是從畫中少女的角度來看,那確實只是日暮時分,一個圓的有些怪異的落日。
但監考老師作為畫外之人,可是看的清清楚楚。
那哪是什么太陽,那分明是人的眼睛!
畫中少女所處的,也并非什么繁華都市,而是玻璃罩中,只有一隅的街景。
而那罩子之外,半張巨大的人臉,正從高樓大廈的縫隙,俯視著那如同指甲蓋一般渺小的少女。
那張人臉,實在是太大了,第五格的畫幅,也只能容納下那一只眼睛罷了。
但季靜扎實的人體結構,只是了了幾筆,便營造出,那人臉在畫框之外的完整感覺,并不突兀,也不奇怪,反而有股撲面而來的壓迫感和真實感。
那只眼睛,無喜無悲,與少女臉上的好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它只是單純地在觀察著這個世界。
甚至好像它并不屬于畫中,而是屬于這教室中的某一個正在看畫的人。
原來如此。
監考老師忽然懂了季靜畫中的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