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戰斗不息的“美國號”表示了敬意,但左拉并不會因此手軟。不過此時候,從新奧爾良港趕過來的法國分艦隊已經靠近了。尤其是巡防艦“達達尼昂號”已經跟了過來了。
“達達尼昂號”是一條有40門炮的標準巡防艦,在正常情況下,它肯定不是“美國號”的對手。但是如今的情況卻不一樣了,至少在左舷方向上,“美國號”已經只有兩門炮了。而且因為艦首斜桅的損失,導致她的航速也大幅度的下降了,所以現在的“美國號”即使在面對著“達達尼昂號”的時候,也一樣是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掉了。
而在另一邊,“憲法號”也正在努力地躲避美國人的那條小炮艦的追擊。如果在圣多明各的港口中招募到了足夠多的水手,“憲法號”真是可以像碾死一只螞蟻一樣的碾死“拉法耶特號”炮艦。
但是,考慮到“圣多明各”復雜的局面,無論是左拉艦長還是維克托都擔心會不會在這里招募上來一群美國人,然后這些招募來的美國佬和那些還被關押著的美國佬里應外合……那不就麻煩了嗎?所以“憲法號”在圣多明各連一個水手都沒有招募。只是將“自由貿易號”上的水手分了一些過去操船。
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憲法號”上面雖然有好幾十門大炮,但是卻連一個炮手都沒有。
但是即便如此,“拉法耶特號”要對付法國人手中的“憲法號”依舊不容易。首先,“憲法號”速度太快,雖然“拉法耶特號”專門為此拆掉了一些大炮,減輕了重量,從而提高了航速,但要追上“憲法號”還是不太容易。尤其是在“憲法號”一門心思就想著逃跑的情況下。
兩天速度差距不大的帆船之間的追逐有時候會持續很久,甚至如某電影中那樣,從低緯度地區一直追到極地附近。如今“拉法耶特號”和“憲法號”之間的追逐就似乎有了這樣的感覺。所以直到這時候,這兩條船還在海上兜圈子呢。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拉法耶特號”也在不斷地用船上的火炮向“憲法號”發起攻擊。
“拉法耶特號”上的大炮只有12磅,根本就打不動“憲法號”的船殼。美國人對這一點是非常清楚的——畢竟這條船是他們造的嘛。但是12磅炮還是有一個作用的,那就是它可以用來破壞“憲法號”的帆具,讓“憲法號”的速度下降。
而且相比船身,風帆是一個大得多的目標,要命中它,自然容易得多。但是正因為風帆很大,所以要破壞它們也不容易,炮彈,哪怕是鏈彈,也只能在巨大的風帆上面撕出一個小洞,對整個風帆的破壞相當有限。想要讓帆船的速度明顯下降,就必須多次命中。而這顯然需要時間。
所以直到現在,“憲法號”依舊沒有出現明顯的減速。而這個時候,在另一邊,戰場上卻已經是大局已定了。“國會號”轉進了,“美國號”掛出圣喬治旗了,而那條可怕的蒸汽戰艦,也朝著這邊趕過來了。
“拉法耶特號”的艦長穆里奇少校立刻做出這這樣的判斷“這次行動已經失敗了,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如何逃走了。”
于是他立刻下令“全速撤退!”
然而想在“自由貿易號”的追擊下逃脫可并不容易。因為“自由貿易號”要比她快得多。不過總不能因此就不跑了吧,而且“拉法耶特號”的艦長穆里奇少校知道,自己的船只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吃水更淺,有些地方,她可以去,但是法國人的“自由貿易號”卻去不了。附近還正好有這樣的一處海域,只是在被“自由貿易號”追上之前,她來不來得及逃到哪里卻很難說。
不過其實“自由貿易號”并沒有一定要追上,消滅她的意思。“自由貿易號”上的炮彈已經很少了,已經到了庫存的警戒線了,不值得再為這樣的一條小船消耗了。事實上,“自由貿易號”追過來,僅僅只是為了給“憲法號”解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