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雞要十五兩銀子一只,主子爺要吃幾個雞爪?
朕來算一下,糙米一兩一石,一只雞十五兩,那朕要吃十個雞爪,豈不是要七十五石米?朕,富有四海,可是,這特么也太貴了……
主子爺,您說的糙米一兩一石,那是皇城外面的物價,咱們皇城里面,米精貴著哩,要十兩銀子……
皇帝都要掀桌子,可是,就像他說的,富有四海又如何?你想吃雞爪,就這個價,就得給銀子。
大明人不愛養雞鴨,道理很簡單,獲利太少了。
明人筆記中有說:雞鴨獲利極微,今計每鴨一只,一年吃大麥七斗,該價二錢五分,約莫生蛋一百八十只,該價七錢。
至于雞本身多少錢呢?全世界搞政務透明的第一人,寫【宛署雜記】的那位老爺,每天把衙門開支貼在衙門口,書里面寫的很清楚,雞價一錢。
所以,大明養雞鴨,也就是養老母雞這類下蛋的,而且,絕不肯自己吃,都是拿來換財米油鹽的,至于雞本身,確實不值錢,但是不值錢歸不值錢,人家那是養了下蛋的,不賣啊!
繼續閱讀
故此,雀蒙眼在大明,大約算是不治之癥了。
咱們看書,看到扶桑大名德川家康吃個茄子小魚干,都要感慨幸福,便要笑扶桑小國寡民,可實際上,大明雖然比扶桑強,卻也強不到哪兒去,大家都是小農經濟,也就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無非就是你吃小魚干我吃魚,區別是有,但是要說多大,又不是開啟工業化,能吊打小農經濟。
真要吊打碾壓,那要大英日不落帝國,二十萬產業工人,吊打全世界,當然,后來我兔四億產業工人開始吊打全世界了。
話說遠了,總之,康飛大踏步往前走,架不住拖后腿的人太多,兩三千呢,大多都是雀蒙眼,一到了晚上,跟睜眼瞎也沒多大區別。
康飛那叫一個著急,但是,只能干瞪眼,別說他只是個開掛的,哪怕他真是神仙,也不能站著就把兩三千人的雀蒙眼給治了。
故此他只能干著急,無非跺跺腳,罵兩句辣塊媽媽。
正在這時候,前面一陣喧嘩,二狗子率先跑到前面,手搭個涼棚,裝模作樣地看了兩眼,黑漆漆的,哪里能看見什么,便回頭就問宋桐崗這里是哪里。
宋桐崗看看周圍,便說道:“是香積寺。”
二狗子一聽,當即就咧開嘴笑了,“哥哥,當初在咱們揚州,你也是在城外福田庵殺了一群倭寇,揚名立萬的,如今這兒又是一個香積寺,看模樣,大概是倭寇要搶和尚的家當,正好哥哥你揚名……”
我在大明開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