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表、半表半里、里“像97條,大家都熟悉,148條大伙都熟悉,我就不在這里啰嗦了......”
大樹一頭黑線,不考慮一下學生的感受嗎?
一邊的林動比大樹就好很多,這些日子已經將傷寒論條文爛熟于心,此時輕聲念了出來:
宋本第97條:血弱氣盡,腠理開,邪氣因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正邪分爭,往來寒熱,休作有時,嘿嘿不欲飲食,胸脅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小柴胡湯主之。服柴胡湯已,渴者,屬陽明病,依法治之。
一旁的老劉看到林動竟然有如此功力,以為是自己教的好,心下大喜,然后也小聲解釋道:“這一條主要論述了小柴胡湯證的病理解釋。
該條文指出,當人體出現‘血弱氣盡,腠理開’的情況時,外邪容易侵入,與正氣相搏結于脅下。
正邪分爭導致往來寒熱,休作有時,患者可能感到不欲飲食,胸脅相連,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嘔也。
在這種情況下,小柴胡湯是主治方劑。
如果患者服用了柴胡湯后感到口渴,則屬于陽明病,應當按照陽明病的治療方法來處理。
這一條的解釋對于理解小柴胡湯的應用及其在傷寒論中的地位至關重要。”
“這樣呀,那另外一條呢?”
宋本第148條:傷寒五六日,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沉細者,此為陽微結,必有表,復有里也;脈沉細,病在里也。汗出為陽微,假令純陰結,不得復有外證,悉入在里,此為半在里半在外也;脈雖沉細,不得為少陰病。所以然者,陰不得有汗,今頭汗出,故知非少陰;可與小柴胡湯,設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這條條文主要講述了陽微結的情況,指出患者有表證和里證,頭汗出,微惡寒,手足冷,心下滿,口不欲食,大便硬,脈沉細等癥狀。治療上推薦使用小柴胡湯。如果患者服用小柴胡湯后癥狀沒有緩解,可以考慮通過大便來解除病癥。”老劉繼續充當解說。
“都是小柴胡湯呀,那這馬教授想表達什么?”大樹聽懂了之后,反而更迷茫了。
林動隱隱有所感悟,但是也是隔著一層膜,徘徊來去,始終不得進去。
也難怪,馬教授已經稱得上是全國頂級的傷寒大師了,他所講的東西不是課堂上的東西。
有什么區別嗎?
課堂上的知識來源于教材。
而馬教授這個級別,是有修改編纂教材的資格的.......假如他能干倒其他同級別的傷寒專家。
當然,不是老劉這種專家,他還差了一個級別,就算編教材喊上他,也是聽人家怎么編,然后按人家的精神寫那么幾段混個編委就行了。
這種會議,講究的不是教材那樣千篇一律,而恰恰是在講高于教材的指導思想與學說。
擱在洪荒文或者仙俠文里面,就是大佬們商量怎么修改下一劫的天地大道法則,當然,這一改,下面的修仙者就要跟著變,改功法的改功法,轉世重修的轉世重修。
很顯然,老馬是很有想法的。
“考證經方發展的歷史可以知道,漢以前的方證的運用,由單方到復方有著漫長的歷史過程,理論一直是沿用八綱,即《漢書·藝文志》所記載的‘本草石之寒溫,量疾病之淺深’,即病位概念,那時候的病位概念只有表和里,治療在表用汗法,在里用吐、下法。
這是漢以前,但是發展到東漢,《傷寒論》增加了半表半里概念,而治療增加了和法,由八綱辨證上升到六經辨證。
經方發展到東漢最突出的貢獻之一,是總結出半表半里的理念,由此創建了六經辨證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