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的陽經方愈病之理‘從一六經辨證一證是太陽病,在表的陰證就是少陰,半表半里的陽證就是少陽,半表半里的陰證就是厥陰,里陽證和里陰證就是陽明和太陰,這就形成了六經......
在古代神農時代是單方方證,八綱辨證,代表作是《神農本草經》,后來發展成復方方證,還是八綱辨證,代表作是《湯液經》,這個時代是夏商周漢,好長一個歷史時期,到了東漢加入了半表半里,這樣就形成了六經辨證,代表作是東漢的《傷寒論》。”
有一部分專家教授,也包括李介賓,齊齊皺眉。
圖窮匕見呀,六經見到了,但是八綱這個是清朝.......至少是正式提出來,還是程松齡定下來的。
陰陽、寒熱、表里、虛實,這些自古都有,哦哦,怪不得要講97條、148條,原來是為了說明半表半里!
八綱中有表里,但無半表半里,胡希恕的六經八綱方法,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才能說的過去的。
只是馬教授雖然走出了給《傷寒論》去《內經》化這一步,但是馬上又拉過來《神農本草經》,不知道是福是禍。
李介賓想到這里,不再往下想了,自己繼續聽下去就行。
馬教授不知道臺下的一個大學生已經看穿了自己的理論虛實,此時他還在繼續講解著自己的見解:“六經考證線索,第一個是皇甫謐:張仲景論廣《湯液經》。
第二個是楊紹伊考證:六經提綱是張仲景弟子繼承寫進。
這里有我們出的一本書叫《解讀伊尹湯液經》。
從楊紹伊所撰的《伊尹湯液經》卷一看,三陰三陽、六經在商代已經存在,《湯液經》原有其名稱及內容,但是沒有現代所熟悉的六經提綱。
這六經提綱以前沒有,到《傷寒論》出現了,所以楊紹伊考證《伊尹湯液》把提綱列到每經內容最后,且低兩格寫。
楊紹伊寫這本書,他說《湯液經》每個字無疑地在《傷寒論》里頭。
他用文字功夫把它分成了原文,《湯液經》的原文,張仲景加入的,還有他弟子加入的,分成三類,頂格寫的是《湯液經法》的原文,低一格是張仲景寫的,低兩個格是張仲景弟子寫的,所以六經提綱低兩個格。
還有一個更引人注意的地方是,在厥陰病提綱的條上有‘師曰’兩個字,說明這是張仲景弟子整理以后加入的,六經提綱是張仲景在其晚年才高度概括的理論,說明張仲景結合臨床不斷總結完善經方理論,把六經提綱置于首條,經其弟子整理,張仲景沒有整理完善,這樣集成《傷寒論》,幾代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
從而可以看出來,楊紹伊對經方的研究,成績也是非常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