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朝江山,那他虞容川到了地底下,還有什么臉面去見虞家的列祖列宗?
虞容川是虞國的第三十四任君主,八歲上位,在位已有四十年。
景治二十二年,當瑾文帝退位后,八歲的虞容川上位,改年號景元,自稱元帝。
虞容川的母親名袁純,封為淑貴妃,是個農家女。
虞朝的皇室選妃,為了不讓外戚干政,可不看出身,只要家世清白,都有機會選嬪選妃,甚至選為皇后。
景治十二年,皇后王姬誕下嫡長子,取名虞良。
景治十四年,虞良不慎染上天花,病死床榻。同年冬,袁純誕下一子,取名虞容川。
王姬聽聞此事后,找人買通袁純身邊的婢子,在袁純生下孩子后,將袁純的孩子抱走,至于袁純,被她身側最信任的婢子用三尺白綾活活勒死。
事后,王姬派人在宮中四處散布消息,說淑妃是因生子時血崩難產而死。
王家祖上本是經商的,但后來到了王姬的祖父王肇這一代,就入朝為官。
王肇才華斐然,輔佐過虞朝兩代帝王,到了六十歲,才壽終正寢。
經王肇在朝堂上經營后,又到王姬的父親王弼為官,王家此時已經做大做強,勢大權大,王弼被封為大司馬,官居正一品。
王弼自從被封大司馬后,便在朝堂上一手遮天,又加上家里祖輩積攢的錢財,家中財大氣粗,可以買下半個虞國,因此,景治帝虞枕是不會為了一個農家女而得罪王家,所以,袁純也因此枉死,無人為其申冤。
虞容川上位后,王姬被封太后,她以虞容川年幼為由,代掌朝事,垂簾聽政。
自那后,王姬在朝中拉幫結派,鏟除異黨,一心在暗中培植自己的勢力。
景元十二年,在滿朝文武的死諫下,王姬才還權于虞容川。
虞容川隱忍了十五年,才將王姬徹底扳倒,還賜她一杯鴆酒結束了她的一生。
此后的二十五年,虞容川除暴亂,滅匈奴,戰大燕,平南陌,七戰古月,屢戰屢勝,從無敗績。他還讓百姓生活無憂,讓街上沒有流民。
虞容川又組織官員,在各州各郡,各鎮各縣,興辦學堂,平民上學只需核實身份,只要家世清白,都可免去一半學費。他改革官制,加強皇權,平定朝野內外。
虞容川功績卓著,只不過他也是個與千萬人一樣的普通人,他在為國操勞的同時,又享受著無上的權利給他帶來的快樂。
虞容川年輕時隔三差五就喜歡去民間微服私訪,這幾年他老了,越發喜歡沉迷后宮,日日與妃嬪花天酒地,聲色犬馬,只不過后宮的庸脂俗粉,他與她們也不過只是單純的飲酒作詩而已,因為在虞容川心里,所有的女人都比不過顧婉,這個他愛了一生,卻不能與他長相廝守之人。
隨著虞容川老去,他的疑心病越來越重,處處猜忌有功之臣都有不臣之心。
而寧卿辭便是因他的猜忌之心死于非命。一如現在的虞國也是因為他后幾年的不務正業,玩物喪志,所以才敗落了。
雖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朝代更迭,興亡有定。
可虞容川并不甘心,想他此生雖不是一個合格的皇帝,但也不是毫無建樹。
虞容川此生功過參半,若不亡國,功過留待后人評說,定是功大于過。
可現在亡了國,他就是背負千古罵名的罪人,百世千年,口誅筆伐,這罪過怕是永遠都洗不清了。
就在虞容川絕望之際,門外一個身穿宮服,體型虛胖,手拿拂塵的太監快步走了進來。
他停在虞容川面前,雙膝下跪,“陛下,宮中文武大臣不是以身殉國就是向亂臣賊子俯首稱臣,可陛下,老奴是忠于您之人。投軀報明主,身死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