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顯重生母修行的地方是離京城一天車程的感華寺。
感華寺是前朝某位侯夫人所建,是為了悼念她為國損軀的夫君和三個兒子。寺里的名聲一向不錯,大乾建朝后,這兒又漸漸成了收容犯錯女眷的地方。只要花點銀錢,寺里就會給女眷一個住處,還會派專人把人看得牢牢的。
寺里的日子自然比外面清苦,但只要把該做的課業完成,女眷們也不會被故意苛待。許多女子進了這里,知道回家無望后反而平靜下來后,都誠心皈依佛門。蕭顯重的姨娘俞氏也是其中一個,只是她運氣不好,年輕不大就因為感染風寒不治身亡。
蕭顯重一直覺得俞氏的病故是家中一些女人的陰謀,但又找不出證據,且感華寺的名聲素來不錯,被罰入寺的婦人鮮有意外過世的,最后這事就不了了之了。
寺里的女尼也不追求錦衣玉食金銀財寶,靠著寺里的田地就足夠寺中女尼的開支,她們犯不著為了錢財去壞自己的名聲。為了其他的,也就更不可能了。
蕭顯重漸漸想通后也不再怪感華寺的女尼,但對生母早早離世始終無法釋然,要是他的生母不被罰修行思過,說不定能活得再久一次,至少可以看看月兒。他還記得跟俞氏說羅氏懷孕時俞氏歡喜的表情,她還勸他好好過日子,若是科舉還是不成就想想其他辦法。
蕭顯重知道俞氏對世事頗有見地,只是那時他心里還別扭著,總想考取功名,而不是借蕭家的光謀劃其他職務。
但他終是沒讓俞氏看到他考取功名的那一天,也沒能讓她風風光光地回到蕭家。
俞氏是商戶女,從小備受寵愛,因她是個愛書的,得閑便捧著書看,學問比她進學的兄長還要好。兄長常說若她是男兒身,將來能考個狀元當當,她本也深以為是。但是俞氏的生意忽遭變故時,她卻束手無策,“狀元之才”也成了對她無能的諷刺,最后她還不得不嫁給他人為妾來解除家中的危機。
她自然是不情愿成為后宅中隨人呼喝的那一個,在知道要被送出去為妾時,她打聽了對方的喜好、甚至去請教了隔壁巷子里住著的名聲不佳的婆子怎么討好男人,這也是她一過門后能牢牢抓住蕭父心的原因。
十幾年來,她在后宅吃過虧,也讓別人吃過她的虧,也算是風光一時,只是最后的落寞收場,是她始料未及的。她到底是老了,正頭夫人雖然沒用,但是她挑了一個好媳婦,她們拉攏了新得寵的妾室陰了她,把她趕到了感華寺。
這也未嘗沒有她先前太過得意的原因,蕭家一些老人看不慣她,才借著這事逼蕭父做出了決定。而她仰仗了半輩子的男人,眼中只有新納的妾室,哪里還會念及情份。剛到感華寺時,她也懊惱過抱怨過,后來卻漸漸釋懷了。
至少她有一個兒子,她希望自家兒子能立起來,就是不依靠蕭家也能過上好日子,不要像俞家那樣最終成為蕭家的附屬,在她出事后竟還怕蕭家怪罪都不敢來看她,著實令她齒寒。
后來蕭顯重成了親,也曾帶著羅氏來看她,家里的夫人到底還是厚道的,沒有挑一個潑辣貨,哪怕羅氏看著也不算好,至少是能安安份份過日子的。只要兒子的日子能過起來,她也就安心了。
在她得了風寒的時候,她也以為只是一場小病,再過幾個月羅氏就要生了,她還想看看羅氏生的是男是女,跟蕭顯重小時候像不像。她的身子一向強健,以往也沒有生過大病,稍微有點咳嗽她也沒有太放在心上。她也沒有料到小小的風寒竟成了大病,她甚至沒來得及叫蕭顯重回來見最后一面便匆匆去了。
這事也成了蕭顯重的心結,他也曾因母親商戶女的身份有過不滿,但是這些不滿早就已經沒有了,不然他不會乖乖靜下心念書,連脾氣也收斂了。可是這世上的事不會因他小小的變化而改變,一些猝不及防的事件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