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人笑話。年前,又是親戚間走門串戶的高峰期,一年以來積累的賬目,都要在年前清算明白,誰欠了誰多少錢,如果等到年后,對于欠錢的人無疑是一種折磨。而且也往往在過年之后百年的閑談中免不了被戳脊梁骨。所以,在等待成績的幾天,宋向文幾乎見過了所有的親戚,當然大家都知道他今年是第一年上學,所以都會問一句成績如何。從一開始的扭扭捏捏,到后來十分自信的說出“99,100。”也算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熟能生巧吧。
臘月二十七這天,宋向文跟著母親劉二姐來到了劉莊自己的姥姥家,一年到頭了,每一年除了來和兩個弟弟把一年的賬目清算掉,還要過來給自己的爹娘留下二百元的過年養老錢。雖然說兩個老人現在身子骨還硬朗的很,沒到挖土豆的時候還會騎著自行車來到宋莊西北邊宋召華家的地里面幫他們干上幾天,但是做子女的無論父母是不是需要,已經出嫁的女兒總得表表孝心。總不能讓兩個弟弟全權負責爹娘的養老。
進了姥姥王娥老兩口所住的小綠房門,就聽見王娥和劉萬正在炕上說著話,寒冬臘月,農村人都閑下來的,老兩口一天也沒有什么可忙活的,生著路子盤腿坐在炕上,透過南面的窗子看著外面街道上的風景,一天就這么慢慢的過去。
“娘,我給恁帶回來兩個豬蹄,給恁割了點豬肉,你們留著年夜里包餃子吃昂。”劉二姐的聲音下了王娥一跳,背對著房門的王娥嘴里“哎呦”一聲,扭轉身體從炕上坐起身來。“來了,不用,我跟你爹俺倆有肉吃,昨日劉明還給我了幾斤肉,從家買的。文文也來了,放假了是不是。”王娥笑著下了炕,從桌子底下抽出來一個凳子,張羅著閨女外甥坐下。劉萬總是不茍言笑,從年輕干活的時候就不怎么和人閑聊,在還有生產隊的時候,劉萬就是管著對立面的三只大黃牛,每天都住在牛棚里,自己一個人養著三個供著全隊吃飯的老伙計們,也沒和什么人打過什么交道。對于晚輩,也是簡單的玩笑之后就一個人靠著墻坐在炕上。宋向文作為整個大家庭里面最小的孩子,每次去姥姥家里都會被劉萬開句玩笑“小的,你給我帶的禮物呢?你媽給我帶了你的呢?”宋向文年紀最小,所以姥爺喜歡叫他“小的”。
宋向文的姥姥,帶著從她那個年代所留存下來的生活習慣,吃飯喜歡用黃色的小金屬盆,做的飯菜喜歡多加鹽,從鍋里拿出來的新做飯菜要放在鍋臺旁邊的四方廚具櫥里供幾分鐘,意在讓老祖宗先吃。一個長方形低腳小桌子,總是靠在廚房廚具櫥旁邊一米多點的墻上。最近幾年出現的煤氣灶,放在依靠小桌子的對面,這十幾年日子變得越來越好,很多時候做飯都不用再費勁燒火,尤其是在夏天,燒上火之后炕上熱得讓人發暈,沒人能在炕上躺的住。有了這個煤氣灶,劉娥也慢慢的習慣了扭一下煤氣罐再打一下火之后就能做一鍋熱氣騰騰飯菜的生活,但是從來不下廚的劉萬,卻總是挑剔著煤氣灶燒出來的東西,少了大鍋柴火燒過的味道。“你看看你這些毛病吧你,你想吃自己下去做,你不睡炕頭你不知道熱是吧。”每次聽到劉萬的嘟囔劉娥都會說回去。
這天也是如此,雖然劉二姐帶著宋向文來得匆忙,基本已經到了飯點,如果再來準備什么新鮮可口的飯菜來招待自己的閨女和外甥可要花點功夫了,但劉娥還是想辦法從放著劉萬所有寶貝的抽屜里拿出了一根火腿。劉萬睡覺的地方頭頂就是一個抽屜,里面放著他兩個兒子兩個閨女給他買的姜糖、茶葉、老酒、水果...這些都是他這個已經退居二線的小老頭的寶貝,一天抽開一兩次拿點東西舒服舒服嘴,那是最好不過了。
一盤火腿,一小盆昨天的白菜粉條,幾個蒸的微微發黃的饅頭,四個人就圍著小桌子不緊不慢的吃著。
正當王娥往宋向文面前夾火腿的時候,在外給人家裝修房子的劉亮好像提前下工一樣推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