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出來。
陳錦的想法很好,但是身在萊陽城東的張鹿安,也不會坐以待斃。
當各路探路兵把清軍各路調動的情況報告給張鹿安后,張鹿安立刻召集于七以及各協參將和親民官開會,經過一番探討,鑒于萊陽城的異常堅固和清軍援兵的接近,放棄了強攻的想法,決定采取圍點打援的戰法,具體調度為:
以于七率領地方軍馬兩萬人圍困萊陽城,廣挖壕溝和塹壕,務必把萊州城給堵死;
以于六的第五協進入萊陽下游的昌水河口(今五龍河口)以東進行埋伏,提前準備好搭建浮橋的材料,一旦接到渡河命令,立刻渡河,從側翼襲擊清軍的主力人馬;
以陳利六的第一協進入萊陽西面的云山埋伏,先放入清軍主力經過,等到清軍戰敗以后,再堵截清軍敗兵。
如果情況有變,則趁勢尾擊清軍;
以張華的第三協守護大沽河東岸,應對清軍的進攻,把清軍主力給拖在大沽河西岸;
以令狐云湘的第二協和曹良臣的第四協為預備隊;
派人從登州抽調水師薛去疾,命令他率領水師第二協本部以及王廷瑞營,前往膠州灣,制造向膠州城和即墨城進攻的假象,逼迫清軍回援。
計議已定,只是明軍的兩路人馬還沒有進入埋伏區域,張華所部的防守陣地也還沒有完工的時候,清軍的先鋒李日芃率領1100名漢軍正藍旗大軍,就浩浩蕩蕩不可一世地來到了大沽河西岸。
李日芃正好看到張華所部的士兵還在慌張地構筑工事,立刻覺得機會來了,一面派人回去報告陳錦,一面命令手下牛錄章京張朝璘率領兩百名騎兵,從大沽河上游水淺之處渡過大沽河,他自己則是指揮弓箭手,試圖壓制明軍的火力,并組織士兵到不遠處砍伐大樹,準備渡河工具。
張華看到自己的正面陣地還沒有建好,而敵人的騎兵已經從上游渡河,他瞬間做好了對應措施,命令第三騎兵營游擊周桂軒帶領所部人馬,去迎戰趟過河的清軍張朝璘部;
命令第四炮兵營游擊蔣若來,將現有的所有火炮排開,并蓋上遮蓋物迷惑敵人,準備在敵軍半渡之際,突然發炮,以便阻擋清軍渡河的步伐。
陳錦接到李日芃的信息后,當即驅趕著大部人馬上前,但是部隊行軍總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浮山軍利用這個間隙,很快便將炮兵陣地布置妥當,陸續將壕溝和掩體也相繼構建完畢。
(本章完)
明末之白衣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