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的人口密度,不發生火災才是奇怪的。
從北宋開始,因為城市規模的擴大,以及生態環境的問題,汴京城外的森林已經無法提供足夠的燃料。
北宋專門設置石炭場,汴京城內的貧寒人家都會使用石炭取暖。
石炭就是煤炭,因為煤炭儲存運輸不當,發生的火災和一氧化碳中毒事件數不勝數,汴京城內幾乎每年冬季都會發生幾起火災,在真宗朝的一場大火甚至燒了半個皇城。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為什么張堯佐勸自己不要接這個職位。
責任大,風險大,事務雜,這店宅務是三樣全占了。
蘇澤又說道:
“馮君,你對店宅務所屬的房產都清楚吧?”
馮士元自信的說道:
“店宅務兩萬多件屋產,馮某不敢說都記得清楚,但是大部分的屋產位置馮某都知道在哪里。”
蘇澤不由的看了一眼馮士元,果然能夠被呂公弼選中做黑手套的,也不是普通人。
馮士元這種累世的吏員世家出身,從小就耳濡目染官府明里暗里的規則,甚至比官員還要了解一個衙門內部的運轉規則。
這也是蘇澤為什么要請求皇帝赦免他的原因,現在的馮士元家產已經被充墨,后臺也已經倒了,可以說是一無所有,正好可以為自己所用。
如果沒有這樣的一個得力助手,上任之后連衙門內部辦事的規則都摸不透,甚至會被手下胥吏欺瞞蒙蔽。
宋代地方治理的一大問題,就是官員調動過于頻繁,很多地方官員就是這樣,到任后用半年摸清楚情況,半年后剛剛開始準備有所作為,上級的調令已經到了。
有的官員為了完成考課,干脆將政務都交給胥吏,只要能收足上級要求的錢糧就算交差。
店宅務管理兩萬多間公租房產,情況甚至比治理一個縣還要復雜,蘇澤需要馮士元這么一個切入點。
蘇澤又說道:
“當時呂公弼交給你的三千店宅務屋產,我聽說皇城司沒找到這些屋產租賃的賬本。”
馮士元說道:
“這些屋產賬目都在馮某腦子里。”
蘇澤不由的看向馮士元,自己還是小看了他的能力。
蘇澤說道:
“既然如此,這三千家屋產已經收歸店宅務所有,那就從這三千家開始,后天你帶著我去汴京城內看看這些屋產。”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