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明脾性,并沒有在意趙家羞辱。
或者說在法明眼中,趙家的存在是無關緊要的,只是一個踐行自己想法的工具。
某種意義上而言,也是他心中的一種眾生平等,當然這種‘平等’在旁人的眼中有些不可理喻。
趙家人覺得法明惡心,但想到法明能夠破去余崖的法術,心中也有些畏懼,所以不敢做得太過分。
不過因為法明并沒有對他們的行為做出一些抵抗,他們中心這種畏懼在逐漸的減弱。
尤其當找到了余崖的行蹤之后,更是如此了。
由白衣教的人出面對付趙家,本就是陸玄給出的計劃,因此對于趙家人上門來尋,眾人是早有預料的。
是以眾人并未隱匿行蹤,也是為了方便趙家人能夠找到他們。
如今得見趙家人上門,眾人就知道計劃成行了。
“妖僧可惡,蒙蔽我家老爺,老爺感念諸位仙人指點,如今醒悟過來,知曉諸位仙人才是善人,特命小人來請諸位仙人過府招待,也愿聽諸位仙人吩咐,不拘如何行事,在所不辭!”
趙家老爺對于陸玄等人,顯然還是有些害怕的,趙家下人嘴上說得好聽,但從趙家老爺并未親自來迎,就能看出其心中想法。
當然陸玄幾人要的也只是這么一個態度,表明法明開始受到趙家人的排斥,這就足夠了,至于趙氏之人心中何等念頭,并不重要。
趙氏之人,本性難移,幾番經歷,也能夠看出輕易不會悔悟,便是余崖也再沒那個心思導其向善。
幾人都非迂腐之輩,趙家破落或許還是好事。
也不會太過替這為富不仁之輩著想。
善有善報,惡有惡果,不外如是。
要是趙氏之人早早知錯,聽了余崖吩咐,也不至于跑出這后續許多事情來,將自家處境弄得越來越差,說到底還是自己作的。
法明不過外人,性格如此,如何選擇還是在趙氏身上。
“種因得果,你家之事,我等不欲再管,去求那和尚吧。”
余崖將人趕了出去。
有白衣教在,不必法術神通,也有改善此地受趙家剝削百姓日子的條件,趙氏如何,自有白衣教處置,他們也沒必要多管。
趙家下人無奈,只得帶著消息回去。
趙家人得了消息,心中惶惶。
早先因余崖施法緣故,趙家境況就不大好,也漸成寧遠縣笑柄,名聲大降,若是家中資材繼續如此丟失,家道破敗,總有一日,趙氏會不復存在。
這是趙家人無法接受的。
念及于此,趙家人對于法明怨憤更深,將所有原因都怪罪在了法明身上,認為不是法明,事情就不會變成現在這樣,更加覺得是因為法明的存在,所以陸玄幾人才不愿再管自家之事。
如此情況之下,趙家之人琢磨出了個歪主意,認為只有教訓法明一番,才能夠讓陸玄等人放過他趙家。
他們這會兒也顧不得法明神通在身了,加上此前將法明趕出去,也不見和尚施法,心中更少了許多顧忌。
趙家老爺于是聯系了衙門,說法明是以妖法害人的妖僧,先前以妖術禍害他趙家不說,還盜走了趙家幾個庫房貨物錢財。
妖僧盜走之物,趙家無力尋回,若是衙門能找回,愿將財貨奉于衙門,充作運轉之資。
如今世道紛亂,大梁四方衙門也少了上層管束,頗有些無利不起早的意思,哪里還有父母官的姿態。
趙家之事早就鬧了好長一段時日,若是有心,早該出手調查了,但卻一直不見聲息,自然有其原因。
如今老大人得了趙家這許諾,當即便派衙役,將法明和尚捉去提審。
法明自持不以法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