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好聽,但是又怎樣判斷誰是真的有地契?南城很多人當年在買賣房屋之時,都是口頭約定,沒有在官府留有地契,那些人,怎么辦?”
方書安好整以暇地說到,“自然以官府備案算數,大火中,燒掉的地契不計其數,所以只有靠官府存底為準!”
笑話,這樣的問題還打算難住他?
那些口頭成交的房屋,要么是產權不清楚,要么就是有什么其他無法過戶的因素,雖然有些人是真的被忽悠,可是,那又怎樣,自己去跟上家打官司去!
如果每個人都靠著口頭約定就提要求,怎么可能都解決?
想不到,他在大明搞房地產的生涯,是在這樣一種情況下開始,本來的方案是要徐徐圖之,他們連專門的建筑隊伍都還沒有準備。
火災的出現,打破原有計劃,倉促之下這就要開始了。
經過商議和討論,形成初步方案。
按照規劃,地契持有人,根據自己地契,按照行情價折合銀子。在上浮一定比例之后,選擇標準的小院。
多虧少補,當然,家里人口多,選擇兩套也未嘗不可。
小院是方書安選擇后世的鄉村別墅設計,磚混主體,方便短時間統一修建。
至于大小,則是標準的五間房屋,上下兩層。其它諸如東西配房一應俱全,南面則是放置雜物的地方。設計上來說,沒有下人房,也沒有前后院。
看上去不夠合理,但是符合南城人的身份。
居住在南城之人,本來就不是能雇傭下人的人家,他們大多數人不是幫著別人做活,就是在市井之中謀生。一年下來,年景好了有些積蓄,年景不好還需要借錢度日
這樣的人,哪里有錢財去雇傭下人?
次一級的設計,便是三間兩層房屋,只有一面配房,要么在東邊,要么在西邊,根據具體格局不同,會有些變化。至于院子,則會更小一些,也就能放一些雜物。
與五間房院子作比較,一個像是后世獨棟,一個更像是雙拼的模式。
至于公租房,按照他的設計,便是后世三室一廳的設計概念。當然院子是沒有的,只有幾個房間,并且是三層樓或者四層樓。
廚房可以在陽臺,廁所則是公共衛生間。
畢竟現在人口還沒有緊張到后世的程度,公租房沒有必要控制不超過一百平方米面積。
公租房的概念,合作伙伴們聽完方書安的闡述,驚為天人,也就是他能設計出如此完美的方案!
至于建筑形式,和學院的宿舍建造形式差不多,也是方便快速建造的類型。
具體的細節,方書安沒有在大朝會上闡述的很清楚,他只是將大致的概念說了說。
不過,就是這樣,也將那些人說傻了。
公租房!
如此神奇的想法,方書安是如何想出來的!簡直是太完美了!
他自己也想不到,能讓人們驚嘆的,不是別的什么方面,竟然是公租房。
那畢竟不是方書安的首創,是他從后世借鑒而來。
說起來,他的公租房模式,并非是傳統的共和國模式,而是借鑒了李家坡的組屋,將兩者混合。
現在的大明,生產力距離后世相差很遠。而他也不想將京城搞成大明版的香江。
畢竟在后世,香江房產和李家坡房產是一對對立面。
說起來,香江和李家坡的經濟曾經伯仲之間。
但是在住房上,李家坡采取類似公租房的組屋模式,人們獲取住房的成本低很多,可以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創業以及工作當中。
相反,香江則是徹頭徹尾的將自己捆綁在房產經濟當中。
當越來越多的人因為